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biqudd.net,最快更新血淬中华最新章节!

    3月5日,一直驻防在山海关的节制关内外防剿诸军特命钦差大臣刘坤一接到了魏光焘、李光久的上书。报告中详尽叙述了牛庄大捷的经过及义勇军的英勇善战,并极力称赞冯华的学识与才干,再三强调牛庄之役冯华功不可没。此前,刘坤一已从吉林将军长顺的报告中得知了青苔峪、鞍山两役的具体情况,此时他一方面对义勇军接二连三的胜利感到激动兴奋,另一方面禁不住对冯华起了爱才之心。他知道此次战局能够转危为安,绝对得益于冯华和义勇军的英勇善战,这次胜利不但对中日战局的影响不可估量,而且也对自己今后的前程关系极大。如果此次辽河战役以失败告终,他最后会面临怎样的命运也很难预料。

    此后的两天,刘坤一看到辽东的战事逐渐平稳了下来,于是立即传下命令召魏光焘、李光久、冯华和牛庄大捷中的另一有功之臣王英楷即日前来相见。

    对于刘坤一这位清朝后期仅次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的重臣,冯华还是有相当了解的。刘坤一字岘庄,湖南新宁人,1855年以秀才投身湘军,经十年征战从异途跻身高位,曾先后任江西巡抚、两广总督、两江总督达数十年之久,并在甲午战争中临危受命出任钦差大臣。虽然刘坤一在甲午战争前的晚清政坛上表现并不突出,其开拓性与所成业绩均不能比肩于李鸿章、张之洞,但是甲午之后,他有感于民族及清王朝的统治危机,先是竭力施行洋务复兴;尔后更是引人注目地不执行“百日维新”之令,抗旨维护江南“维新”成果,干预清室帝位更动;随之又筹施“东南互保”压迫清廷惩凶“议和”谋划“江楚三奏”并坚阻俄约签订,终使自己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崛起于晚清政坛,同时也帮助清王朝度过了空前的统治危机。冯华知道,如果此行能得到刘坤一的好感与信任,将会对自己和义勇军将来的发展极有裨益。

    对于这次会面,刘坤一极为重视,不但特意从营口、田庄台将宋庆和吴大澂召了回来,而且为了笼络冯华和他的义勇军,还亲自在山海关城最有名的观海楼饭庄为魏光焘、李光久以及冯华、王英楷等人接风洗尘。

    为了使宴会的气氛不那么沉闷,刘坤一并没有穿官服,头戴瓜皮小帽,身着黑缎子马褂,足登一双软底儿便靴,显得十分的随意。六十六岁的他虽然已是须发皆白,但精神矍铄,反应敏锐,而且为人也显得很是平和。在酒席上他没有摆钦差的架子,众人也不觉得有什么拘束。除了还没有成名的张作霖、冯德麟之外,刘坤一是冯华回到十九世纪后,第一次见到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看到冯华虽然只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后生,但举止沉稳,谈吐气度均极为出色,刘坤一愈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这个年轻人绝对不是平常之辈,其前途将不可限量,对冯华的言语之中又热络了许多。

    宋庆和吴大澄看到钦差大人对冯华的态度极为和善,再加上冯华到达山海关后对他们都进行了拜会。不但言语恭敬,而且还送上了价值不菲的礼物,他们由于对长顺不满连带着对冯华的那一点儿成见,如今已经烟消云散了。

    这观海楼坐拥关城,远眺大海,视野开阔,景色绝佳。远山近海天水一色的佳景,加上打了胜仗后的好心情,众人兴致极高,酒宴之上可以说其乐融融。在谈过一些观沧海、登高山之类的闲话之后,众人的话题很自然地就转到了当前的战事上来。

    魏光焘、李光久都是参加过围攻海城的,见到钦差大人发问,也就直截了当地谈了自己的看法。李光久认为应趁当前的有利时机再次攻打海城,他的理由很充分:目下牛庄战事已定,倭寇第三师团本已被围困两月有余,新近又攻击鞍山受挫,在牛庄新败,元气大伤士气低落,正是收复海城的大好时机。

    魏光焘则担心日军第一师团会乘机攻取营口、田庄台。田庄台是清军重要的后勤补给基地,如有闪失,后果将不堪设想。

    王英楷就是海城人,自然也很关心这个话题。但他不是感情用事的人,以他的想法是不赞成以疲惫之师,现在去攻打海城的。不过以他的身份能坐在这里已是极为难得,插嘴说话还没有他的份儿,因此王英楷只是饶有兴趣地听着魏、李二人争来争去。

    而刘坤一虽然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他并没有在两位得力爱将前表露出来。当然他还有一个想法,就是想看看冯华对这件事究竟是何看法。宋庆和吴大澂在钦差大人没有表态之前,自然也不便发表议论,此时一样是不动声色。不过,二人内心已有了各自的看法,宋庆赞同李光久的观点,而吴大澄则倾向魏光焘。

    看到争论了半天,两个人谁也没说服谁,刘坤一咳嗽了一声打断了魏光焘和李光久的争辩。他把手一摆说:“午庄(魏光焘的字)、健斋(李光久的字)先不要争了,我们何不听听子夏(冯华的字,大家是不是已经忘了)的意见?”说着把目光投向了冯华。

    自义勇军正式投入到中日战场以来,冯华深受兵力不足和弹药供给问题的制肘。自己洞悉敌人的战略企图,却总是力不从心,不能游刃有余的予以应对。面对辽河平原的战事,他常常有一种“按倒葫芦起了瓢”的感觉。此前在鞍山城外,如果有充足的兵力和弹药,义勇军完全可以一口吃掉青冈联队;现在,他再一次面临着相同的情况。

    理了理思路,冯华开始谈自己的看法:“青苔峪敌第五师团佐藤联队的覆灭,鞍山城外敌第三师团青冈联队的溃败和牛庄第九混成旅团的几乎全歼,已经打乱了日军三路合击田庄台的计划,并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我军在东北战场上极度不利的局面。”

    看到刘坤一等人都露出一幅聚精会神、凝神倾听的样子,冯华喝了口茶水一口气说下去:“目前,在营口有宋大人、马玉崑、蒋希夷的部队两万多人,配有大炮40门。以这样的兵力如果单纯面对倭寇第二军第一师团的进攻,我觉得应该不会有大问题,但要抽调部队会攻海城,难免会有后顾之忧;在田庄台,驻有吴大人所部一万人,作为关外我军的后勤基地,还是要以严防有失为上,因此能够抽调的兵力也非常有限;在辽阳、鞍山方向,依克唐阿要时刻提防仍然停留在鞍山东面达拉河一带的日军第五师团。而海城方面,敌第三师团虽屡受重创,在海城内仍然有上万兵力。基于以上各点,我军能够参加海城攻坚战的兵力大概只有两万至两万五千左右。以此兵力去进攻据城而守的万余日军,其难度可想而知。”

    略微停了一下,冯华又转过头对魏光焘和李光久说道:“况且魏大人、李大人所部和我属下的远征军大战方酣,人员及补给的损耗都非常之大,也亟需进行休整。不过,到底该何去何从还是要听钦差大人的指示。”

    冯华的一番分析,说得刘坤一和在座诸人频频点头,李光久更是拍手叫好,叹服不已。

    其实冯华还有说不出来的苦衷:除部队疲惫异常以及连...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