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霍光是大将军,亦是大司马。
孝武皇帝皇元狩四年,置大司马,无狩六年,正式罢太尉,以大司马主兵。
大司马自初置便内朝官职,又是冠于将军号之上,因此,大司马并未单独开府,而是在宫中理事,相应府员属吏则置于将军幕府。
大司马主兵事,事务繁杂,又是国之大事,因此,属吏的分工也十分细致。置长史一人,秩比千石,署诸曹事。设十二曹,西曹主府史署用;东曹主二千石长史迁除及军吏;户曹主民户、祠祀、农桑;奏曹主奏议事;辞曹主辞讼事;法曹主邮驿科程事;尉曹主卒徒转运事;贼曹主盗贼事;决曹主罪法事;兵曹主兵事;金曹主货币、盐、铁事;仓曹主仓谷事,另有黄阁主簿录省从事。掾史属共二十四人,其中东西曹掾比四百石,余掾比三百石,掾属比二百石。令史及御属二十三人,御属主为公卿。阁下令史主阁下威仪事。记室令史主上章表报书记。门令史主府门。其余令史,各典曹文书,秩皆百石。(注1)
边塞发奔命书(注2)驰传,自是上报朝廷,当报于大司马,不过,因为大司马与大将军乃是同一人,大司马的属吏本就都在将军幕府,因此,自卫青开始,这种边事急邮便直送大将军府的。
——当然,无人任大司马时,相关急报自然是直送北阙。
掾史的奏报让堂上四人同时变了脸色。不等霍光发话,公孙遗便几乎是从漆秤上跳起来,疾步下堂,连丝履都没有穿便直接走到院中,从掾史手中接过尚未拆封检的赤白囊(注3),检查之后,一边转身上堂,一边对奏报的掾史吩咐:“传东曹、兵曹主吏掾史来此候命。”
“诺。”那名掾史应声,再抬头,已经不见长史的身影了。
公孙遗自然是顾不上掾史,话没说完,已经登阶上堂,匆忙将手中的赤白囊递给霍光。
霍光扯开封绳,取出简册,展开一看,原本就不好看的脸色顿时更加难看。
“公孙遗,发急书驿传,令赵充国三日内抵京至幕府。”霍光沉声下令。
公孙遗应唯即出,下了堂,东曹与兵曹主吏掾史也刚刚到,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公孙遗便命东曹按霍光之命立刻传书。东曹主吏立刻指派了一个掾史离开。
“稍候待命。”公孙遗留下四个字,便重新上堂,片刻之后,又出来,令两曹主吏与掾史上堂。
堂上只有霍光一人,诸人见礼之后,霍光便直接吩咐兵曹:“三日之内,调齐五千骑。”
兵曹应诺,命掾史展开舆地图,请示:“大将军,兵马屯于何地?”
京师重地,诸将与校尉的屯兵处皆有规定,从各屯兵征调发兵,只能是选一个地方集齐兵马。
霍光在地舆图上审视了一番,没有立刻做决定,而是摆手道:“君先调齐,等兵符、玺书颁下,自有说法。”
兵曹主吏虽然有奇怪,但是,长久以来的习惯让他立即领命:“诺。”
霍光又命东曹:“令军吏有告休(注4)者皆归营。”
听到这两件事,两曹掾史都变了脸色。
之前驿驿持赤白囊进府的消息早已传开,府中属吏都在议论,是何处边塞出事,如今,见大将军如此郑重,连军吏已有告休的都要归营待命,众人不由紧张起来。
要知道,与后世不同,汉朝边塞、边郡,皆有重兵,京师诸屯兵,虽然是精锐,但是,除了拱卫京师之外,并不会轻动,更何况是发兵。
自孝武皇帝开始,对外用兵或者往边塞增兵,多是用七科谪(注5)与刑徒、罪人,良家子多是充作军吏。毕竟,一来,军功可以得爵,可以抵罪,那些身份微贱之人与刑徒、罪人为了改变自己与家人的身份地位,自然比一般人更加求战心切;二来,那些身份低贱,供给自然不必太好,钱粮上便可俭省一些。
不过,孝武皇帝也很清楚这些人毕竟不是精锐,战力有限,一般来说,这些人多是在边塞服役,最多也就是出征西域、西南夷之类的地方。
对于战力最强、威胁最大的敌人——匈奴,汉朝历来都是出动精锐的士卒予以打击。
仅此一条,诸人便明白——匈奴有动作了。
明白过来,兵曹主吏立刻请示:“大将军,五千骑是否不足?是否要多备一些?”
霍光摇头:“此书只是告警,并无请兵之意,备五千骑也只是以防万一。”
“大将军,调齐五千骑,何人主之?”东曹主吏也关心了一下自己的分内事。
霍光没有说明,只是道:“我已有人选,尔等先将文书准备好。”说着又看向公孙遗,吩咐道:“长史立刻准备,我要入宫。”
“诺。”公孙遗立刻下去准备霍光入宫的事宜,东曹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