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天皇写一份真正的“国书”但操作难度不小,而且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所以他最终还是放弃了。
首先,目前日本仍在执行海禁,平清盛私自与外国结交的事实一旦曝光,皇室的态度如何实在很难讲,若再考虑另外两家一定会落井下石的因素,那就更危险了。而且就算真正的“国书”被炮制出来,依然可能因为称谓等面子上的因素而引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导致两国交恶也不是不可能。
不说别的,光“天皇”这个汉文译名就可能将大宋皇帝激怒,而若翻译成早期的叫法“大君”万一给天皇知道了,一样不好交代。再说了,国书里面的词句也说不定会招来麻烦,当年隋朝时日本送来的国书中就将其天皇与隋帝列于同等地位,令隋炀帝大发雷霆。要不是当时征伐高句丽不利,而且隋朝并无跨海远征的能力,只怕早就打过去了
而要说服皇室忍让,那也是极为困难的,因为他们既然能够闭关自守几百年,思维的僵化可想而知。别说大宋远隔大海,平清盛拿不出太多实据,就算真的证明了大宋的强盛,那些白痴也会继续夜郎自大,直到日本真的被打趴下为止,可若到了那个时候,就太晚了。所以平清盛想来想去,还是平家单独与大宋往来好了,而且这样还可以独吞好处
由于航道已经探明,船队返回鹿儿岛的所花的时间还不到来时的一半,估计再跑几趟将细微之处也记录好的话,那速度还能翻倍。以此类推,估计鹿儿岛到琉球与琉球到大宋沿海各主要港口的速度也一样可以大大加快。
尽管如此,据丁渊等海商所述,原来的宋日航线虽然足有数千里长,但在合适的季节顺风顺水,只需五到七昼夜就可以到达对面,所以新航线建立起来后在节省时间上的意义并不像赵旉当初想象的那么大。
詹会龙也由此发现赵旉虽然似乎对日本非常了解,但谬误也相当多,他并不知道赵旉所知道的信息大都是前世在互联网上看到的,而很自然地认为赵旉对于日本的了解也不过是道听途说,只不过他超强的分析能力令其提取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罢了。
因此詹会龙便觉得在日本问题上,还是自己这个实地到过日本的人更有发言权,这也是他后来敢于跟赵旉展开激辩的原因所在,毕竟连赵旉自己也常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嘛。
尽管如此,新航路还是在短短三年内迅速取代了原来的宋日航线,这是因为原来的航路因为距离过远,所以出航时对季风和海流的要求便非常高,一年里也就短短的几个月可以开船,而且还都在危险的台风季节。
而新航路总长度就比旧航线短不少,而且还分成了两段,在海上连续航行的时间便大为缩短。因此,海上定位便容易得多,对季风和海流的要求也就低多了。这样一来,商船便能够在大多数月份自由出航,自然就可以选择避开那些危险的季节,航行的安全性大大提高,出航的频率也至少可以增加数倍,经济效益自然和原航路不可同日而语。
由于在北九州逗留了好几个月时间,当詹会龙他们回到鹿儿岛的时候,一座要塞港城的雏形已经基本完成。而张子盖留在萨摩训练的轻兵营如今也已经脱胎换骨,看上去已经很有正规军的样子了,很显然这几个月里他们训练非常刻苦。
注1:在本书所写的年代,日本女子是十七八岁举行成年仪式,而历史上后来甚至提前到十三四岁,那时找萝莉也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