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严妍跟这几个同宅的人讲说自己叫“严妍”,是自己的汉人名字,让他们日后都直接唤她作严妍吧。大家也就听她说的这么唤了起来,唯纠里轻轻拧了拧眉头,问她怎不曾听她讲过。她只答以前在王府里不便这么做。
严妍花了几日在这西京的大街小街上转悠,有时看看那些个酒家食肆,有时会瞅瞅路边的露天摊档,还有些时候跑去人家米粮调料铺子看看物价,虽说较为贵价铺子里头的东家或是掌柜会有些看防着她,但她毕竟不是个叫花子扮相,一身下人衣衫,许是富贵人家里差出来买米买茶的小丫头,也不好把人就这么赶出铺子。
严妍不管这些,顶着人家的不善脸色,自顾的看清商品品种以及各种价钱,尽量地了记于心。
几日下来,发现了,这儿没有面条,只有石炉烤的饼,就那个,也是贵的了,因为烤饼用的是实面,而小麦是个贵价的粮食。她还发现了荞麦粒,粮铺子里的麻布袋子一排排的,内装有各种各样的五谷杂粮,虽比起现代的五谷品种,这儿尚不齐全,不过,还算是够多样化的,并不显得米粮种类单一或说是稀缺。粮堆上插一木片子,上有汉字与契丹文两种文字的书写,表明那些个谷粮的叫法儿。严妍发现了那荞麦粒堆上插的那木片子上面写有:乌麦。
还分了两个品种,一种灰皮的,一种青皮的。荞麦粒儿是三角形的,一般来讲青皮的较甜嫩。不过两种是一样价儿的。严妍归家后有问过那三个,问说那乌麦在这辽地怎么个吃法。他们讲,那乌麦都是脱皮后,入水煮,口感并不太好,穷人家才吃,卖的价儿也贱。
严妍一听就放心了,荞麦粒可以变化出的品种可多了去了,就她知道的,在现代极受欢迎的吃食方式就有两种,一种是在日本北海道的荞麦面,一种是在中国天水的“呱呱”。后者制起来较麻烦些,而前者,她现在就可以试试。
在现代其它地方也有吃荞麦的,比方说内蒙的人们还是会煮荞麦粒来吃,还有尼泊尔人会煮荞麦面条吃,就是制法有点糙了,因为他们单用荞麦压面,由于这种谷物粘度不够,压出的面易断,于是每根面条就都是短短的,还黑乎乎的,一点都不筋道,在较爱吃白面条儿的中国人看来,没什么食欲。
不过现如今,可以试着干脆先照搬日本人的做法,全世界做荞麦面最出名最好的,在严妍看来,还就是数日本了吧。也不怪这,因为他们发展的早,从江户时代就开始发展了荞麦面文化。
----------
严妍基本地对物价有了点数之后,就向弥查借了五两银子,数目不小,但弥查没多说地就借予了她。她到手了这笔钱银之后,于自己住的厢房中藏好了四锭,主要是怕这宅有什么“访客”,会不安全,接着她问弥查把她那个布包袱给借了来,去了一间就近的钱庄,向庄里人将那一锭白银给兑成了四贯铜钱。她就快快折身回了她们宅子,收好了钱,只取了一些当日花用,旋脚出了门,去一间成衣铺子,买了件便宜合身的,面料没有太粗,穿着还成。
还好这时节,应是春日里,着春衣短打便行,花费了她25个铜钱,纯素的一身衣裳,连个绣边纹样儿都没有,不过她瞅着行就行。她这几日里忙活兜转,也忘了问一嘴另两个丫头是不是要买换洗的衣裳。他们这几日里,都是分头行动的。男的就去了一些个铺面店家询问人要不要小二打打下手,女的就去了隔壁那家婆婆家里学做针黹,因一日见着那家婆婆出门,手挎个篮子,内有好些样小片针绣,她们就去求...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