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钗头凤
--官官
红泥炉,白玉手。
青梅何煮帝王愁。
人情恶,世凉薄。
流言如戟,碧血难书。
莫,莫,莫!
繁华旧,痴梦留。
铁马金戈丹心付。
泪无去,天有忧。
江山几重,锦绣谁托。
落,落,落!
不知道为什么,每回想到雍正,总是想到钗头凤,于是官官就参照陆游的钗头凤,自己填了一首。按说一个铁腕帝王如他,让人能想到的该是挥斥方逑的豪迈,或是权握天下的霸气,再不济也该是片刻断人生死的无情冷性。可是想到雍正,我总是情不自禁地在脑海中飘过:“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这两句诗。
说实话官官原先并非雍正迷,现在也说不上,个人对雍正的治国方略很欣赏,对他不计身后名将贪官污吏严惩到底的决心很欣赏,对他那种爱憎分明也很欣赏。
可是写文这些日子,每回查一些关于他的资料,让我看到一个不同于人们口耳相传,不同于电视小说中的雍正,每每看着资料上的字字句句,心情会抑郁好半天,有几次更是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官官虽然写得是关于雍正的小说,但在真正想展示一个真实的雍正时,不想用修饰过的文笔来描写他,只摘录一些他平常的朱批,书法,感言,亲们可以自己体会!其中的注,多是摘录网上贴资料的人的感言,一部分是官官写的。
1)卿(鄂尔泰)看竟有如此可笑之事,如此可恨之人。虽系匪类逆言,览其言语不为无因。似此大清国皇帝做不得矣!还要朕怎么样?
注:这是曾静一案发生后他和鄂尔泰在密折之上说的体己话,谈到最后他还很委屈的问了鄂尔泰一句,民间的舆论真的是这样吗(大意),言语之间委屈,牢骚,真情流露。(关于曾静一案,见本章末)
2)“皇考以大事遗付冲人,今生母若执意如此,臣更何所瞻依?将何以对以对天下臣民?亦为以身相从耳。”
注:这是康熙死后,德妃要以死相殉,给雍正下马威的时候,雍正说的话,大意就是:你死我就死,省得我以后无颜面对天下臣民,蒙受不孝的恶名”。亲生母子啊!德妃何其忍心,难道四四就不是她生的?
3)“朕安,你实在为朕放心,实力不能撑,也顾不得丢丑了。况受过暑,一点热也受不得,只得以身荷之重,着实惜养,不必为朕过虑。”
注:这是德妃死后,天气异常酷热,雍正为不落人口实,亲自守灵,以致数度昏厥,身体不支(雍正早年中暑病倒,所以特别怕热),这句话是当时给年羹尧的密折中写的。一个皇帝,被逼到‘顾不得丢丑了’……
4)”这两年批折子,随手混写,把手都写坏了,不成字矣,莫笑哂。“
注:这是雍正在陈世倌折子上的朱批,杨启樵先生曾说胤禛嫌字写得不好,“实在有卖弄之嫌”,对比雍正的书法作品和朱批上的字,可以看出雍正的书法是好的,没得说;朱批上的字,哎,有些不成样子,偶尔能见到一些好的。说这句话的时候,想必也是自我解嘲的满心无奈。
5)”今逆贼乃加朕以屠弟之名,只此一事,天下后世自有公论,朕不辨亦不授。“”挥泪书此,再示臣民,天下亦可知朕之心矣。”
注:皇帝做到这份上,哎……他的兢兢业业为国为民,到头来比不过酒楼茶馆流言飞语中,人们对所谓宫廷秘辛的种种好奇。雍正大爱大恨的性子,委屈还是忍不下啊!
6)“向后全在你(田文镜)定千古论我君臣二人之是非也,岂止十目十手之指视而已”
注:田文镜此人,历史上也是褒贬不一。在当时更是有千夫所指的倾向,参他的人很多,但雍正明知这样的后果,还是决定保他,而田文镜也真的是为雍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境地。对雍正好的人,雍正真的也是掏心地对他好。
7)“人之福分,力量之限,丝毫不可强,从前实未留心,今六年观之,实令人毛骨耸然。时常自问,只恐不能身荷,常对天祈恩,一身若有不是,宁可损寿,千祈不可折福,何也?生死人所必有,一无福,折令七颠八倒,为天下后世笑,实生不如死也。”
注:这是雍正六年四月二十六日,在鄂尔泰折子上批语,就是因为用错了人,发了这么一大通牢骚,说什么宁可短命也不能折福让别人看笑话。
8)“朕每被奸匪以毫无影响之事冤抑,想朕必有冤抑人之处,因招此报应也。”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