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好在,这一个星期汤义窝在驾驶舱用机载计算机研究“超软糖”思维方式,而她的无人机也没有闲着。
那些由东方建国推荐的无人机的确非常可靠,即使在伊甸的另一端也能够轻松自如地收发低频无线电信号。而其中一架无人机就在汤义第二次在伊甸着陆的第十五天,传回了一张激动人心的照片。
那张照片因为拍摄高度的缘故并不是很清晰,但是足以让汤义看清楚了。那是一张伊甸高纬度平原的航拍,拍摄的是一片被无人机的图像识别系统认为有研究价值的类似苔原的地区。
伊甸气候温和,只有在北纬十五度以下的地区才有这种分布着高度不到一厘米、生长着缺乏水分的褶皱的宽叶片、类似于地衣的深紫色植物分布,被汤义形象地成为“紫甘蓝苔原”。这紫甘蓝苔原分布在雪山周围,从上空看非常漂亮,然而却很少有“软糖”分布。一方面那些紫甘蓝一般的低矮植物无法给软糖提供足够的庇护,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水源的问题。“软糖”需水量其实不大,然而它们所必需的那种共生的小蠕虫却需要生活在水或者非常湿润的土壤中,而紫甘蓝苔原的含水量肯定是不够的。
这片苔原倒是有一条伊甸五大河之一的支流流经,在那条支流中和两岸也生活着许多“软糖”,但是一般情况下这些“软糖”是不会再往紫甘蓝苔原深处迁移的。然而这张图片上却显示,那些“软糖”离开了湿润的河岸地区,向着苔原内部移动了,并且并非以它们通常的直线移动的方式,而似乎是以一种神奇的曲线……
汤义立刻给那架无人机发出信号,让它回到紫甘蓝苔原再拍一张图片。三十分钟后,第二张紫甘蓝苔原的航拍图传回来了,汤义放大了一看,差点儿没有惊得从驾驶座上摔下来。
我天,这难道不是斐波那契螺旋线么?!
那些从河岸地区往苔原深处移动的“软糖”,在深紫色的植物上留下了一道道隐约的浅色痕迹,在苔原上画出许多远看像是半圆形的斐波那契螺旋线,最终在这螺旋线的中心化为一滩果冻样的“软糖”遗体。
汤义立刻调出计算机中储存的斐波那契螺旋线辅助框套用在这张航拍图上,几乎是完全吻合,并且按照航拍图的比例尺计算,这每条斐波那契螺旋线辅助框长的长边都在三十九米左右,远远超出“软糖”的正常个体间距,可以证明这肯定不是一种“软糖”的正常生理活动导致。
她感到一种难以言表的兴奋:这个在伊甸生活了数百万年的“超软糖”个体,似乎是一个沉默而安静的数学家!
是啊,怎么不是呢,数学是自然的语言,一个看不到蓝天碧水感受不到和风暖阳的智慧生命体,也可以懂得建立在纯抽象概念上的数学。可是这个在宇宙中孤独生活了数百万年的贵族数学家,究竟是为什么要在一片不适宜生存的地区画出这些螺旋线呢?并且它又是用什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