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挂着一只中国风筝,在它的边上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风筝,我们当地俗称鹞子。鹞是一种凶猛的鸟,似鹰,一定是喻指风筝在空中像鹰翱翔于天那般生动和矫健。在中国,风筝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不知道现代的飞机是不是由风筝演变而来的,但是在历史的记载中,风筝曾有着不可觑视的作用。我们看到,韩信在西汉建朝之初欲谋叛乱,通过放飞风筝以测量刘邦所得居住的未央宫的远近,企图挖隧洞进入宫中;宋代军队里,利用风筝载上火药,用来作战,投放到敌营上空,被称为“神火飞鸦”;看过射雕英雄传的人都知道,郭靖就是驾着硕大的风筝解救了襄阳城。
由古至今,美好、飘逸的风筝也是文人墨客热于吟咏之物。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诗中描绘天真烂漫的孩童放学归来,急不可待在春风中牵放风筝的场面。诗如画,画生情,令人读后不禁如沐春风,心生温暖。曹雪芹不仅写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而且还写过一部风筝专著南鹞北鸢考工志,对我国的风筝历史,名称演变,种类,扎制工艺做了大量的考证和研究。还记得在红搂梦第二十二回中探春作的谜“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诗谜别开生面,既描绘了清明时节放风筝喧闹的情景,又以物喻人,那游丝一断的风筝成了探春远嫁难归的象征。
传说人类的祖先是由翼类动物演化而来的,所以人从小就有一颗翔飞的心吧。我的童年时代,小镇是没有风筝买的。要想放风筝,只能靠自己制作,还好所需材料并不多:取几根屋后的细竹,稍加工就成了风筝的骨架,撑开剪裁好四四方方的报纸,固定;在菱形的尾处粘上两条细长的飘带,再向母亲讨要一圈缝补的棉线,完整的风筝就齐全了。江堤上,原野里,牵着晃悠悠的风筝撒腿奔去,一面感受扑面而来暖融融的气息,一面和小伙伴们攀比着、争执着谁的风筝飞得更高、更稳、更美,此中天真趣味,相信身在农村的孩子都体会过。当然也有风急线断风筝乘风而去的时候,看着越飘越远的风筝渐渐在蓝天上幻化成一个白点,小手扯着断线,愣了,沮丧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属于风筝的故事是不尽相同的,哭过,笑过,闹过,吵过,然而记忆中筛留下来的却都是甜蜜的回忆。如今的孩子不会再稀罕这么简陋的风筝,但属于风筝的乐趣还是不会少的。
当然并非只有小孩希望能在休息天邀上几位伙伴到郊外去放风筝,感受春日的劲风。中国有句古话:“鸢者长寿”记得去年三月去杭州,与好友泛舟西湖,便见几位老人在苏堤上放风筝,有金鱼、有蝴蝶、有老鹰、还有长长的蜈蚣,形状千奇百怪,色彩五彩斑斓,如在空中上演着一场热闹的动物迎春聚会苏堤两岸垂柳叠翠,桃红灼灼,坐于岸边的老人们手牵丝线,神定气闲,宛如姜太公钓鱼。在他们双手的牵引下,赋予了这些虚拟的生灵多姿多彩、神龙活现的生命。引得游人争相观望,高声欢呼,成了春日西湖另一道靓丽的风景。
读过安徒生的童话天国花园,主人公御风而行、鸟瞰大地的神奇经历,肯定令不少人心神往之。的确,人生在世,环境逼仄,不可能让人时时顺风得意。走入春天,手牵丝线,我们放飞风筝,便如同放飞自己一个个心中的希望。虽然身体不能飞起来,但是能让禁锢在凡尘俗世中的心灵偶尔飞扬也好啊。筝舞蓝天,俯瞰尘寰,便觉心境豁然开朗。那时归来,自然就有一种从人间往天堂游历一番的美妙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