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至于罪犯都收罗进了军中,完全将军队当做慈善机构了,当然,这也是大宋才有的奇葩,大宋皇帝以为将这些人都养起来之后,天下就太平了。
话说到了战时,需要真刀真枪冲锋陷阵的时候,大宋的老爷兵当然济不得事,于是只好招募效用和使臣。所谓效用和使臣,便是招募的高级军士,岳飞当时就是作为效用投军的。使臣级别最高,效用次之,同时,使臣和效用的军饷也比普通军士高得多。但后来问题又来了,军中腐败滋生,武将手下若有三千兵,常常会报上朝廷声称营中有两千效用和使臣,实际上当然是没有的。这些武将战力不怎么样,但吃空饷的本事见涨,孝宗无法,只好在隆兴年间出台一项硬性规定,规定军中效用和使臣至多不能超过三成。
好吧!这有点跑题了。
总之,厢军就是等而下之的收容所,搞点后勤还凑合,打仗无论如何是指望不上他们。所以,还是尽早转化为工业人口为妙!根据特区的实践,证明了一个道理——厢军转行当水泥工人和建筑工人,还是十分要得的。
除了消化厢军,第二个原因,就是要赵眘将国库中的闲钱拿出来一点发展工矿业。几百万贯钱搁在府库之中,据说串钱的绳子都腐朽了,很显然不符合保值增值的法则。在茅庚眼中,赵眘就像一个守财奴一般,善于理财是不错,规避投资风险也是不错,但在刺激经济上就显得乏善可陈了。相比较而言,王安石搞的那个青苗法,就有动用国家资源刺激经济的意思,只是行事不得法而已,画虎不成反类犬了。不过公正地说,人家王安石宏观上还是很靠谱的,只是细节上没弄好而已。当然后人讲了,细节决定成败,王安石失败,就失败在细节上。
又扯远了。
好吧,大宋的厢军闲着也是闲着,大宋的国帑闲着也是闲着,茅庚觉得都应该动员起来,转化成为大宋的工业发展资源。倾举国之力发展工业,这是一个尝试,希望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也许不久之后,这种举国体制在大宋工业化浪潮中也能占一席之地,不论举国体制有多少弊端,毕竟不能否认举国体制也有其优越性。
为了坚定朝廷的决心,茅庚推出的是股份制。
茅庚设计的股份公司,股本是一百万贯,朝廷占七成股份,茅庚的特区集团占一成,此外台宋海贸和高建地产也各占一成,台宋海贸和高建地产都不用茅庚怎么动员,韩侂胄和周巽在得知投进去之后可以获得大量铜料而且还能大举盈利之后,便十分主动地认购股份,韩侂胄的台宋海贸不差钱是人所共知,周巽如今卖楼盘也一夜爆发,三家各拿出十万贯都不是难事。
这样一来,大宋朝廷实际上只需要拿出七十万贯,也就是将分期在一年拿出来的钱一次性提前拿出来而已,因为两万厢军的军饷一年就是七十五万贯,如果作为厢军,至少还有兵器铠甲上的损耗,一百万贯打不打得住还是个问题。所以,就冲这一点,朝廷就是只赚不亏。如果还算上一年百分之五十的回报,那就更下不得地了。
关于这个官营股份制公司究竟应该叫什么名号,总不能叫江西铜业吧,何况还有锌呢,金银也产啊,再进一步也许还要产别的,思来想去,茅庚觉得应该叫五矿发展控股公司,有了这么个名号,届时多装进去一些厂矿,就省了许多麻烦了。
考虑到五矿控股一开始就起步很高,以后则有可能发展为一个巨无霸企业,所以当陆九渊隆重推荐辛弃疾的时候,茅庚也觉得没有人比他更合适了。人家辛弃疾无论军事政治,威望和才能俱是不同凡响,由他来做五矿控股的ceo什么的,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再说了,辛弃疾这会儿闲着也是闲着。
赵眘看过茅庚的五矿控股项目方案,当时就很是心动,所谓节流开源,莫过于此,而茅庚还声称借此可以赢得铜钱大战,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赵眘更知道,辛弃疾在理财上堪称是千里挑一的好手,如果真像茅庚所说那样,永平那里储藏有超级铜矿,赵眘相信,比起交给别人来,交给辛弃疾显然更令人放心!嗯,稼轩不仅文能安邦,武能杀敌,还是个经商的能人,我看好他,看好他能为大宋赚更多的钱,换一句话说,他可以让朝廷利益最大化。
至于茅庚在计划中提出的期权,不就是给辛弃疾百分之一的期权吗!反正也是要出钱的,只是晚一点掏钱买五矿的股份而已,这样的方便当然可以给。
赵眘想到后来,越发觉得辛弃疾是最佳人选,但又忍不住有些担心,稼轩长期被晾在一边,总不会看不上五矿总裁的位置而不肯出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