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结束了!这些天,一直在写这个结尾,希望将一切交代清楚,也解释清楚,反复了四次,才有下面的文字,却还是觉得意犹未尽,但是,我不想将外传也写成长篇大论,所以,在尽可能表达出我的意思之后,这个番外就结束了!看到有人怀疑宣祖与睿王的关系,不能否认,我本人对**的态度尚算热衷,但是,这两人从一开始就没有这样的设定,当然,如果,有人想看,我不介意写成**,不过,这一篇是不行了。
这是成宗的视角,因此,事实上,有很多事情,他也并不清楚,各位可以尽情发挥想像。
外篇并非只有这一篇,我会继续写,但是,不会太长,因为正文才是最主要的,不是吗?也许,以后,还会有关于这两人的内容,各位可以到时候再看看与自己的想像是否一致。
好了,请各位看正文吧!-----春暖花开,天气在好转,我的精神也在好转,朝廷开始准备我的寿辰,尽管那还有半年之久,似乎所有人都认为,我会这样虚弱地活下去,我自己却有预感——没有那么长时间了,因此,在十年不曾亲祭的情况下,我对太子说:“先帝生忌那天,朕要亲自去祭拜。”
东宫很孝顺,诚惶诚恐地劝谏了好一阵子,才放弃。
也是在东宫来请安时,我才有这个念头的——应该将我选定的太子带给皇叔看看!祭拜皇陵是不可能只祭哪一个就可以的,不过,既然是父皇的生忌,我让其它皇子代祭其它几陵也无不可,因此,我让东宫陪着前往父皇的昭陵。
到了昭陵,我却让太子扶着我先到睿王的园寝。
父皇将皇叔陪葬在自己的皇陵中,在离自己最近的地方修建了睿王的园寝,这是违背皇叔意愿的,我知道皇叔希望死与王妃合葬在一起,可是,陪葬皇陵是不能合葬的,谥为烈的第一代永宁王就是想与爱妻合葬而拒绝了陪葬太祖皇陵的殊荣,皇叔没有正式向父皇请旨,可是,他生前就选定福地,并开始建王爵的陵园,这让我在他死后与父皇争执了很久,最终,父皇冷冰冰地回应我一句话:“有本事,有胆量,等你当了皇帝再把睿王从朕的皇陵中迁走!”我始终没本事,也没胆量做这件事。
皇叔的陵园是父皇钦定的,既然没有迁葬,我也就没有动园内的任何布置,仅仅将一轴简略的疆域图供奉皇叔的神主前。
太子第一次代我祭陵时就发现了,曾问过我,当时,我没有回答,而今天,我指着那个卷轴对他说起这事:“你想出这图的意思了吗?”太子对此很惊讶,小心翼翼地回答:“父皇用意深远,儿臣不如。”
我默不作声,听他又道:“思虑再三,儿臣以为父皇此举一为追缅睿王,再为自勉自励,儿臣惭愧。”
“没那么复杂。”
我挥开太子扶持的手,走到供案前,就在蒲团上坐下,殿内只有我与太子,他急忙就要扶我起身,却被示意也坐下。
“太子既然知道祭睿王,就应该知道朕是睿王教养成人的,这轴图不过是朕对皇叔的安慰。”
太子不明白,我也不直接解释,反而问他:“你以为睿王的才华如何?”由于我对皇叔的尊崇,皇子都对睿王很了解,当年太子第一次代我祭陵,按礼制,他是不必来皇叔的园寝祭祀的,可是,他还是来了,不过就是为了投我所好。
“据儿臣所知,睿王的才华称得上天下之冠,治世理政,举重若轻,世无可匹。”
“治世理政?”我轻笑“你认为睿王只有治世理政的才华吗?”太子皱眉,我抬手指了个方向:“他可是圣烈大皇贵妃的儿子,他身上有夏家的血统,你就只看到史书上的记载了吗?”我指的是温陵的方向。
夏家的人并不是骁勇奋战,更没有过人的武力,第一代永宁王连硬弓都拉不开,可是,却当得起“第一大战”的称誉,圣烈大皇贵妃弱质彬彬,同样战功显赫,袭爵的世子倒是弓马娴熟,每次大战必临前线,真正上阵杀敌的次数却也有限,一双手足够数清了。
太祖皇帝说:“掌兵者必善谋。”
夏家就是明证。
皇叔有承自太祖与圣烈的才华,掌握着一手遮天的权势,却从没有碰过军略,史官不会说明这一点,只记录了皇叔在文治方面的才华,尽管皇叔在世时一直掌握着永宁王府的大权,更掌握着可以调动元宁半数兵力的兵符。
“朕知道,你对永宁王很不满。”
我没有看太子,而是看着皇叔的神主牌位淡淡地说“对世族也看不惯,可是,朕想转告你几句话,其实,也是宣祖皇帝告诉朕的。”
太子瞪大了眼睛,我却看了他一眼,缓缓道出详情。
父皇从没有教导过如何成为一个帝王,他似乎是相信皇叔已经教会我如何为帝了,即使是在皇叔薨逝后,他也从不与我谈政务,只有一次,有一个寒族士子在恩科的策论中大谈世族弊端,大谈废除世族特权,文章做得极好,内容更是惊骇,阅卷官将这份策论单独进呈御览,父皇只道了一个字:“杀!”这一个字震惊了内外,当然,那个人没有真的被杀,只是被宗人府请去作客,一直到死都没有被放出来。
父皇在朝臣退下后,对旁听的我说:“日后,如果有人建言你削弱世族的权势,你可以重用他,也可以不用他,但是,如果有人建言你废除世族,你一定要严惩不怠。”
他在这里停了下来,沉吟了一会儿,才又说了一句:“如果有人对你说,要彻底剥夺永宁王府的兵权,不要犹豫,立刻杀了那人!”元宁的军制由太祖一手创立,无符不调兵,纵然是太祖皇帝,没有兵符,也不能从皇朝的几个大营调一兵一卒,兵符一分为二,太祖将其中半块兵符交予圣烈大皇贵妃掌管,后来传给睿王,皇叔过世后,永宁王掌握着那半块兵符,直到被我收回。
半块兵符足以调动元宁半数的军力,只有对外出征,兵符才需要共戡下令,只有调遣涉及帝都时,才需要在半块兵符之外附上盖有国玺的令谕。
收回兵符意味着永宁王不再拥有随意调兵的权力,可是,永宁王的直属军力仍占元宁总军力的将近六分之一,这会让所有的皇帝寝食难安,我也不例外,只是,我面对的这位永宁王拥有无与伦比的手腕与耐心,在皇叔过世后,与我周旋至死,在用尽所有能用的手段,现在的局面已是我所能做到的极限,当然,与兵权不同,我无法消除夏家在朝野的威望。
每一次,当我成功地从永宁王手中收回一些权力时,我会看到他平静地跪在大殿的玉阶下,毫不动容地施礼,那时,我会感到心中充满了无力与挫败的情绪。
最近十年,我没有再动过永宁王府一分一毫,不是改了立场,只是开始理解父皇的话了。
身为皇帝,我不可能直接统兵,圣烈大皇贵妃说过:“真到御驾亲征的时候,亡国之日也就不远了。”
可是,面对从永宁王手中收回的兵权,我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谁来接手呢?不谈领军才能,而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我根本无法相信领军的将军,派监军绝对是用兵大忌,而且,面对威胁重重的边境,我不可能将兵力分散给不同的人,那是自取灭亡。
在北疆,面对古曼铁骑与周扬大军,我更是找不出比永宁王更合适的大将坐镇,我唯一能做的是,与父皇一样,永宁王与世子等家眷必须有一方留在京中。
“父皇的意思是,必须让永宁王府掌握一定的兵权?”如此明显的话,太子要是不明白也就不用想继位了,但是,听明白与照做是两回事。
“你认为父皇是私心作祟,是吧?”示意东宫扶我站起来,我微笑“阳晔,你只看到永宁王府一手遮天的权势,却没有看到更深的东西,作为皇帝,你的眼界应该更开阔些!”太子惶恐地跪倒,很显然被我的话吓到了,我没有再说话,伸手虚扶了一下,让他起身,陪我离开。
“晔儿,”在出门前,我看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