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先生,又该寄邮件了吧?"这时柴科夫斯基就坐下来,把当月的曲子完成。写这些钢琴小品成了他每个月定期的音乐游戏,写过就放下,直到下个月仆人提醒之前,他不把这事放在心上。创作灵感不可能随呼随到,在六月和十一月,到了"寄邮件的日子",柴科夫斯基腹中空空,找不到理想的表达方式,于是用两首平时写好的性格小品顶上充数,这就是十二首乐曲中最出色的两首:船歌和雪橇。于是他用船歌替代六月,用雪橇作为十一月。这两曲以成为这十二首中最著名的两首。后来,柴科夫斯基把这十二首钢琴小品集成一套出版,取名四季。
六月•船歌是一首三部曲式的作品,全曲分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是同一个主题,旋律深情婉转,略带忧伤,象一首浪漫曲。虽然没有用6/8拍子,但4/4拍子从强拍到弱拍一摇一摆的节奏。同样体现了轻舟荡漾的形象。中段速度转快,节奏也活跃起来,并从小调转入了大调,从四拍子过渡到三拍子,写出了“山鸣谷应,风起水涌”的形象;歌声桨声,溶成一片,还可以听到浪花飞溅的音响。第三段的旋律,在每个乐节的收尾,加进了陪衬的声部,原来的“独唱”变成了“二重唱”;歌声此起彼落,表现得更为气韵生动。匀称而略有起伏的伴奏如同微波荡漾。舒缓的第一部分主题温和中略带忧郁,使人仿佛看到初夏夜晚的河面上孤寂的小船轻轻地向着远方飘荡。那种河水的温存不像门德尔松那样烂漫和轻盈,却透有一种诗意。这也难怪,本来这首船歌就是借叙19世纪俄罗斯诗人普列谢耶夫的诗意:“走到岸边——那里的波浪啊,将涌来亲吻你的双脚,神秘而忧郁的星辰,将在我们头上闪耀。”中段部分,我不喜欢柴科夫斯基无法挣脱地总要表现冲突,但开头结尾船在美丽的水的波纹中呢喃还是感人至深。那首诗中的场景其实是在夏夜,但在我的感觉中总不能接受星光下那种船的欢愉。因为我一直以为,星光下的湖水往往变成黏稠,变成神秘而不可测,不再有阳光下那种轻灵、调皮和单纯得清澈见底。最后,小船渐渐离去,波浪轻微的拍击声消失在远方。
船歌是一种古老的音乐表现方式。源于生活,歌唱生活。在古典音乐里,船歌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十八世纪。船歌的根在意大利,在著名的水城威尼斯。据传,威尼斯有一种平底狭长的小船,叫做“贡多拉”劳作一天的船工们驾船回家,暮色粼粼之中,远远望见岸上俏丽的女郎们,或倚栏、或眺望,不仅让船工们产生一阵阵亢奋,无计可施之时,想出来用高亢的男声传情。这就是早期的船歌。到了十九世纪,船歌已经发展成为大众所非常喜欢的一个音乐体裁。加上知名作曲家们(如肖邦等)的不断升华和提炼,船歌终究登上了古典音乐的圣殿,成为浪漫抒情曲体的主流。船歌的曲调淳朴流利,优游自在,通常为6/8拍子,强拍和弱拍有规则地交替和起伏,借此描绘出河上大小船只的游弋和摇曳,来寄托作曲家游离于具体事物表象之外的思想内涵。但湖水已经让岁月挑剔成平庸的绿色抹布,即使是一艘只有两人单纯目光相遇的小船,也难觅那只有被风惊醒的涟漪。我的感觉中,船歌当然是一种以水为背景的恋歌——偌大的湖上、整个水天一色只有这样一只小船摇曳,阳光从背后透来、水波推拥着都成为和声。这恋歌的好处是能让你回避冲突,产生凝滞在绿意弥散的夏天的错觉,任小船穿过漫长的时空。
相比人声,我以为钢琴更能诗意地表现在船上的意境,因为在船上,再伟大的歌词唱出来都是俗的,钢琴则最能表现那静中的温柔,在倾诉中自然就有了深沉。柴科夫斯基是一位有着巨大创造力的作曲家,他的音乐风格独树一帜。他的音乐旋律优美感人,有时催人潸然泪下,有时又令人热精洋溢,但他的作品中总带有一种孤独压抑感。在他的音乐中,处处充溢着深沉悠远、壮美动听的俄罗斯民歌的旋律。以前聆听过的他作品中,很多都是极其优秀的世界名曲,如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等,芭蕾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和交响曲第四交响曲、第五交响曲、悲怆(第六)交响曲、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以及交响诗罗密欧与朱丽叶,音乐会序曲1812序曲等等。
瓦格纳说:“音乐所表现的东西是永恒的、无限的和理想的;它表现的不是某一个个人在某种状态下的激情、爱欲、郁闷,而是激情本身、爱欲本身和郁闷本身。”没有一种语言能象音乐一样震撼人心,我喜欢船歌的原因是因为它正如钟跃民所说那样,能在人的脑海中形成久久无法抹去的美丽意境构成的画面:熟悉的俄罗斯民歌声中,辽阔无垠的草原,绮丽的外高家索风光,波涛汹涌的伏尔加河,圆顶的东正教堂,幽静的湖泊,茂密的白桦林,秋风轻轻掠过,枝叶飒飒作响,小船静静地划动,桨声轻柔,水波荡漾,林中的夜莺在婉转歌唱,爱的荡漾中包容尽人生的悲欢起落,它荡开着波纹,淡淡地,只留下惆怅音乐好像渐渐远去,画面慢慢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