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郎中为主管,员外郎为副职,再往上就是兵部尚书和兵部侍郎。
兵部只是统管全国兵事,武将任用,军马器械的管理,调度,与存储,并无实际兵权。
而兵部司实际是兵部尚书的直辖的秘书与办事部门,各种事情最多,也能全面接触兵部所有事务。
巫晓初到兵部很快就熟悉了这里的办事流程和做事方法,他为人言语不多,但所负责之事皆能很快处理好,记录,手续,文书整全工整,安排条理清楚,数目编号统一,时任兵部尚书的王选多次称赞。
到兵部任职之后,巫晓系统的了解了这个帝.队运行的机制,权力的要害,各种势力的分布。
同时也震惊于这个帝国的衰弱,皇权的危机,朝庭的权力争斗已经到了何种程度。
先皇文宗贺驾崩之后,无有子嗣,只能从兄弟或旁支中寻找皇位继承人,而这个时候宫中的宦官集团基本已经把持了朝政,可随意行立费之事。
此时政治远见卓绝的新平公主,也就是后来的安国夫人找到了宦官大首领仇士良,两人经过一番密议。
共同拥护先皇的幼弟,也是当今圣上李炎为新皇帝,是为武宗皇帝,武帝年纪不大尚无自已的主见,再加上有安国夫人的协助,很快取得了宦官集团的信任。
只是让宦官们没有想到的是,武帝登基几年以后,朝庭格局变化惊人,皇帝不再对宦官言听计从,上至三省,下至六部均多次对宦官们进行弹劾。
宦官集团虽然掌所致了全国最精锐的兵马神策军,但是越来越多的掌握各地兵马的封疆大史脱离了宦官的控制,宦官的势力被削弱,但是也还没有到翻脸的地步。
在外的兵马与宦官的兵马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局面,很多势力明里暗里对年青的帝王宣誓效忠,这当然逃不过宦官们的刺探。
终于在这种局面之下,仇士良不得不作出让步,年青的皇帝终于得以亲政,至少在很大程度上,他可以处理并左右国家事务。
而此时代表皇权的最核心的兵力,安国夫人的丈夫所带领骁骑营二十万军队在与突厥人的战争中失利,损失大半,安国夫人的丈夫也在此战中身亡。
这对皇权来说是个致命的打击,皇帝再没有核心的军队对外弹压哪些表面效忠的封疆大史,对内宦官的势力又开始蠢蠢欲动。
虽然表现上还是君慈臣忠,帝国一片太平,但是地底下的暗流却早已波涛汹涌,惊涛骇浪。好在武帝尚算开明,又有精明的安国夫人从旁协助,朝庭的局面尚不至于失控。
但是从兵部对在外的兵马调度能力,以及各种军资的出入情况来看,朝庭对军队的控制,恐怕仅限京畿附近的几个道,府了。
对帝国其它的各道,只有不断的输出财政,人员,军资加以安抚,使其至少在表面上效忠朝庭,效忠皇帝。
这也难怪近些年来,朝庭的各种税赋直线上升,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可就算是这样,这个曾经辉煌而庞大的帝国也已经早已不堪重负,危如累卵。
巫晓不得不佩服安国夫人的手段,这个年青而美丽的女人,其聪明才智,政治手腕,可跟两百年前的武皇则天相比。
而这个时候巫晓也逐渐看清了自已的方向,他的线路正在这些日常的工作中渐渐浮出水面,越来越清晰。
他也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已对于漠北的主张如此受到重视,并被安国夫人和皇帝马上付著行动。
此时帝国内忧外患交困,北有突厥人时不时南下犯边,西有吐番虎视眈眈,而与帝国仅有河西走廊一线相连的陇西道坐拥万里疆域,早已形成北庭势力,隐隐是另一个北庭朝庭。
而余进堂的父亲余承几十年来一直担任河西节度使,余承其实是朝廷维系北庭关系的最后一道绳索,也是朝廷对北庭一道屏障。余进堂进士及弟之后第三天就被委任为河西副吏,协助父亲打理河西事务,无需再回京述职,官爵沿续,子孙罔替。
而漠北一直是安国夫人嫡系的骁骑营在驻守,只是自从上次大败之后,军中也一直没有能力出众的统帅,军队也在与突厥人有周旋中渐渐消磨,虽然朝廷补齐了建制,增派了兵源,但是一支军队当中最重要精锐和老兵,正在慢慢消耗。
虽然大败,但这支部队一直是皇权最为倚重的核心力量,也是镇摄其它部队的中坚力量,而今他却被牢牢的牵制在漠北,漠北不破局,皇权就无从稳固。
而巫晓的建议无意中让安国夫人和皇帝看到了破局的希望,而且经过几番讨论也被认为是切实可行,是以被当国一条重要国策马上付著了行动。
ps:这一章开始剧情会慢慢展开,魔猜是慢热型,又有本职工作要完成,所以有时候会断更,但是肯定会坚持到完本,希望各位读者多一点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