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
日本降服,使中国暂时解除了心腹大患,北京即腾出手来逐一解决南方领土问题。分别是英国人占据的香港、葡萄牙人占据的澳门和法国占据的越南。这三个国家都在欧战中被德国打得一败涂地:法国名存实亡,英国苟延残喘、葡萄牙则在德国当局的威逼下成了被保护国。中国政府这时候考虑收回主权,可以说正当其时。
中国政府选择的第一个目标是香港。1917年1月3日,也就是北京举行国庆阅兵大典的第二天,外交部即电告英国政府,勒令其驻港当局十五日内无条件交还政权、全部驻军撤离香港岛。并且下令南海舰队严密封锁香港附近海域,阻绝其海上交通。
英国当局早已料到北京会来这一手,香港本就是弹丸之地,中国人今天说打,明天就能把红旗插上香港总督府。以前的“合法”占领是有强大军力为后盾的,到了今时今日,谁还理你这一套?没啥好说的,走就走呗,只是向中国政府提出了诸如保护侨民人身财产安全之类的一些要求,满以为这些细节问题中国人不会在意。
不料北京在复电中提出了更苛刻的条款,所谓无条件撤离,即英方不得附加任何条件,要求英国撤离人员必须经过中国海关检查才能出境,每人只能携带如英镑、美元等外币及20公斤随身物品,金银、中元、文物等一律不得携带出境。武装人员只能带走枪炮,枪弹、炮弹、爆炸物不得携带。
这一下英王乔治五世可真光火了,大英帝国的臣民什么时候受过这样的屈辱?盛怒之下立即召开御前会议,与阿斯奎斯首相和一众内阁大臣商讨与中国开战事宜。
老成持重的阿斯奎斯首相一听就知道国王疯了,如今德军大兵压境,整个欧洲差不多都在德意志帝国的铁蹄之下,要不是仗着一条英吉利海峡天险,英国早就亡了。这种时候还拿什么去跟人家中国拼?连忙向丘吉尔狂使眼色,这个时候恐怕也只有这位帝国海军大臣才能说服失去理智的国王陛下了。
丘吉尔清了清嗓子,不大情愿地接下了这个有些尴尬的任务。摆事实讲道理,抽丝剥茧地为国王陛下解说分明。
其一,中国南方至少有两个集团军和十几万地方部队,香港驻军三千人都不到;其二,东海海战后,帝国远东舰队实力锐减,主力军舰就剩下3艘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总吨位还不到三万,跟中国南海舰队不在一个重量级上;其三,一开战就表示跟中国撕破脸皮了,中国把海陆交通一封锁,英国在整个亚洲的生意都没法做了。不做生意就没钱,庞大的欧战军费从哪里来?一个不好,再把中国彻底推向同盟国阵营,到时候中国大军北上进攻俄罗斯,整个局面就不可收拾了。总之,为了一个小小的香港和中国爆发全面战争,跟自杀没什么区别。
国王原本也不傻,只是一时急火攻心而已。在几位重臣的轮流劝谏下,头脑渐渐恢复了冷静。平心而论,中国已成为事实上的东亚霸主,这一点不得不承认。说白了就是,形势比人强,不得不低头。
老谋深算的丘吉尔顺势提出,既然事已至此,不如做个整人情,归还香港后的英国与中国再无领土争端,如能借此机会与中国修好,也能买些先进武器回来对抗德军了。
这话让国王和首相都听得怦然心动,德国之所以如此强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购买了中国武器,尤其是中国人生产的战斗机。要是进口了中国飞机,至少在装备上能和德军一较高下,否则将永远处于德国空军的绝对压制之下。事实上,有关购买中国军火的动议早先就有人提过,但因为香港问题和东海海战问题,使两国至今未能建立正式交往,购买军火就更谈不上了。现在中国强行索取香港,反倒无形中成了英国下台阶的一块石头。面子上虽然很不好看,但中英建交所蕴含的战略价值是实实在在的。
御前会议结束时,内阁取得了一致意见。以归还香港为契机,积极展开外交运动,购买军火。
1917年1月18日,中国陆军第62军一部从英军手中接管罗湖边防,开进香港、九龙城区。同日,香港总督府举行主权交接仪式,中华共和国总理秦长风从英国总督手中接过了代表香港主权的文书。被英国统治长达七十五年的香港,在这一天正式回归祖国,划归广东省管辖。
香港街头出现了一种滑稽景象,许多英国人在闹市区摆开地摊,卖的却都是贵重物品,如中国古玩、字画、金银及房地产权等,而且只收外币,其余一概不要。这也是被逼得没法子,谁让英国当局丧权辱国呢,要通过中国海关,只有外币可以携带出境,其余贵重物品一旦被检查出来就没收了,不如就地便宜卖了。
每个摊位前都围了一大堆香港市民,个个眼馋,可是手头大多没什么外币,只能干看着流口水。于是行市一降再降,到1月下旬,一栋独立洋楼的出手价也只得两三百英镑。说不得,中央银行香港分行刚进驻没几天,就大捞了一票。短短三天内,满大街的古董金银就被它搜罗得一干二净。营业大楼还没开工,就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不过此时中英即将建交的消息已经传播开来,在港英人虽然不能象以前一样享受各种特权,但基本人权还是可以得到保障的,所以留港的英人也不少。
政权交接后,英国远东舰队带着三十几条商船黯然离开香港。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