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患在不知法度”,因此改革就应该“变革天下之弊法”,建立健全各种制度,以法治国。
宋仁宗认识王安石。
1042年,王安石参加高考。当他华丽丽的考卷呈现在主考官面前的时候,主考官顿生一种触电的感觉。他没有更多犹豫就将之批为状元卷子。
不过,卷子送到宋仁宗那里发生了一点意外。
卷子里有一句“孺子其朋”,周公训成王的话,“你这年轻的小孩啊,自今以后要和群臣融洽相处”。宋仁宗读来很不舒服,暗想:“你丫也太狂了吧?”朱笔一挥,打为第四名。
宋仁宗翻开万言书,文风还是一以贯之的锐利、冷峻。宋仁宗虽然不太喜欢,也不得不诚承认:王安石说的太有道理了。但是人到中年的宋仁宗,此刻考虑得更多的是继承人的事情——宋仁宗没有儿子,整天被包拯追着问,烦都烦死了。
他叹了一口气,把万言书放一边去了。
王安石没有等到回复。他不能怪任何人,只能怪自己没有选对时间司马光呢,被调回首都开封做了一名负责审判的干部(推官)。
秋天,前宰相王旦的儿子王素到成都做一把手,青年苏轼去拜会他,写了《上知府王龙图书》,跟他讨论四川的交通问题。
第四幕
1060年,王安石来到群牧司,与先一年来到这儿的司马光成了同事,同在群牧使包拯手下工作。
最初,这两个年纪相若的年轻人可谓惺惺惜惺惺,关系好得不得了——就连租房子,王安石也愿意与司马光做邻居。他们与吕公着、韩维来往甚为密切,一起唱K搓麻洗桑拿,被称为“嘉祐四友”。
有一天,群牧司衙门里的牡丹花盛开,包拯心情甚好,在花园摆下火锅,请大伙儿喝酒、赏花。老包这人没别的爱好,就爱喝点小酒,耍点小资情调。他不但自己爱喝,还动员其他人也参与进来。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
老包提着酒壶走到司马光面前。司马光不喜欢喝酒,但还是乖乖的把酒杯伸出去。巧的是,王安石也对喝酒不感兴趣,把杯子藏在怀里,死活不肯给老包。
老包急了,破口骂道:“丫的你再不交出酒杯,俺把你给开除了。”
王安石冷冷的说:“你拿虎头铡也没用。”始终滴酒不沾。老包也拿他没有办法。总不能真抬一幅虎头铡放旁边吧?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做法,由此可以看出司马光与王安石的处事风格。司马光做事比较成熟稳重,善于隐忍。后来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进行改革,风头正劲,他虽然持反对意见,但也极少与王安石做正面交锋,往往避其锋芒。王安石则刚强执拗,在原则问题上绝不妥协。
苏轼呢?他跟父亲苏洵、兄弟苏辙正在从四川往京城而去的旅途。他们沿长江而下,一路上游山玩水,写诗做词,不亦远乎。(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