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biqudd.net,最快更新开局造了李二的反最新章节!

    但也不是说人口毫无用处。

    超大规模的人口对古代中国的影响,首先是积极的。过去生产技术落后,农业生产等行业需要雄厚的人力资源,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干活,创造的物质财富也非常雄厚。

    国家拥有足够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可以有效地压制地方的反抗势力,避免国家分裂。

    对外,则可以有力地抵御外敌,还没有哪个对手可以轻易地打败,或者吞并如此超大规模的国家。

    所以,中国大一统朝代的周期在百年以上的很多,明朝、清朝都在二百年以上。

    但是人太多真的影响政权的存续。

    长期以来,中国是一个以农为本的封建国家。

    受生产条件的制约,生产力、农业和人口之间存在着一般规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口出现阶梯状循环增长。

    明末徐光启在《农政全书》强调:“夫谓古民多,后世之民少,必不然也。生人之率大抵三十年而加一倍,自非有大兵革则不得减。”

    他提出的人口规律,比欧洲的马尔萨斯《人口学原理》早了近二百年。

    在古代,中国的人口增长有着“两高一低”的现象,即保持着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增长率的状态。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力,而扩大再生产同样耗费更多的劳动力。因此,高出生率意味着高产出。不过,效率低下的生产力不但抵消了高出生率带来的人口红利,而且伴随着高死亡率,对人口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清中叶之前,中国的人口规模在6000万的框架内徘徊。

    为什么呢?

    主要就是农业社会。

    农业生产方式决定土地的收获回报,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集约型农业的显着特征是粮食高产。《管子》记载:“常山之东,河汝之间,……中年亩二石。”

    这一产量折合成现在的重量约为87公斤。

    秦汉时期的集约化农业已经相当普及,单位亩产的提高,促使西汉人口一度接近6000万。

    三国魏晋时期,社会动荡,烽烟四起,农业生产重回粗放经营,人口规模随之下降。“永嘉南渡”之后,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渐由北方转向南方,集约型农业的回归,促进了隋唐经济的发展。唐天宝十三年,人口规模膨胀至9619万人。

    所以安史之乱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因为很多人在内地活不下去,只好投靠安禄山。

    比如清河崔氏都有人投靠安禄山。

    宋朝南北方粮食平均亩产为100公斤,两浙地区超过150公斤,太湖流域甚至达到300-350公斤的高产,由此奠定了两宋繁荣富庶的基础,北宋宣和六年,全国人口首次突破1.2亿。进入明清,粮食平均亩产有125公斤,北方粮食单产比两汉时期增长了62%。万历三十年全国人口增长到5636万人,这一规模一直保持到清朝中叶。

    李佑根本不会关心什么其他的东西,关心的仅仅是怎么维持自己政权的问题。

    所以在知道人口问题之后,李佑便开始着手处理人口的问题。

    首先第一点就是提高结婚年龄。

    贞观年间,男20,女15算是官方指导的年龄。

    然而有许多人在这之前都结婚了。

    李佑大笔一挥,直接改成男20,女17。

    虽然这里面有些人不愿意这样的。

    但是既然被李佑统治,那就得听从政府的安排,否则就是犯法的。

    这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