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自叹不如。
如同汉献帝和康熙大帝,少年世隆不甘心做一个任人摆布的傀儡,铲除王嵯巅,成为世隆上台之后的头等大事。
世隆虽然年幼,却老练成熟有心机。他的做法也是汉献帝与康熙大帝的结合体:先拉拢仇视王嵯巅的、特别是掌握兵权的勋贵,暗中结成“反王嵯巅统一战线”(汉献帝衣带诏讨曹操),在经过一番周密的部署之后,设下圈套,把王嵯巅骗过来,然后一击必杀(康熙擒鳌拜)。
如果只是除掉权臣,还不足以彰显世隆的雄才大略。杀一个权臣容易,重新夺回长期被大臣分割的权力难上加难。
在铲除权臣之后,世隆充分利用各大贵族、勋贵之间的矛盾,左右制衡,通过政治博弈捞取权力,最终渔翁得利,巩固了王权。
建国称帝,就是他的一招政治妙棋。全国的政治地位获得整体提升,全民受惠,取得广泛支持,圈粉无数。
为了转移国内政治矛盾、提高自身声望、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世隆接下来就是发动对外战争。
战争对象的挑选,也透露着世隆的智慧和魄力。
在世隆即位之前,南诏刚刚出兵帮助骠国(今缅甸)打败狮子国(今斯里兰卡)。这次悍然干涉别国内政军事行动的最高统帅,是大将军段宗榜。
也正是在凯旋的时候,段宗榜骗王嵯巅一起迎金佛,并趁王嵯巅拜佛的时候,将其一刀砍死。
如果继续对南亚诸国用兵,无疑会提升段宗榜的声望。段宗榜也难保不会成为第二个王嵯巅。
世隆野心勃勃,气吞山河,他没有挑软柿子捏,而是把矛头直接对准了曾经的宗主国、当时世界第一强国——大唐。
对外战争,除了能够捞取声望,更能在军队中培植自己的党羽,从而回收兵权。特别是可以瓦解段宗榜在南亚的势力。
所以,对大唐发动战争,是世隆一举多得的选择。
这才是“安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安南战争”持续了七年之久。
期间,世隆不断加大军队投入,从最初的数千人增到三万,从三万到五万,最后竟然高达二十万!亦有记载称是三十万,总之,基本是倾尽全国之力了。
世隆也取得过辉煌战果,曾一度将安南划入南诏版图,并设置“安南节度使”。
最终,咸通七年(866),十月,大唐收复安南,把南诏侵略军彻底赶出大唐领土。“安南战争”结束。
这场战争的结果也比较吊诡,那就是没有失败者。
大唐维护了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胜了;
世隆也达成了战略目标,没输。
南诏大将军段宗榜,在本次战争中被大唐击毙。算是世隆的意外惊喜吧。
至此,南诏国形成了全国军民紧密团结在以世隆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权力体系周围,同舟共济,上下一心的局面。
战争初期,南诏一度顺风局,甚至对大唐形成压倒性优势。
大唐无意“扮猪”,一方面是地区军事存在薄弱,一方面是高层的战略误判,还有另一个原因掣肘,那就是后院起火——徐州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