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弃写作。现在放弃,他不甘心,也难以做到。好比瘾君子,不能一下子改掉一种习惯。沉思了许久,他承诺道:“30岁以后,不管结果如何,都不再写了。”
他明白,如果不写了,自己可能也就变成行尸走肉了。
定下这个时间表,就好比看到了自己的末日。叶明也就更加勤奋地写作。这一过程中,他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写作可以梳理思想,调节情绪,丰富生活,这正是叶明生命活动的重要特征。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感受不尽相同;叶明的大脑和心里装的东西,不是物质需求而是精神需求。这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一种自然存在。人的大脑和情感,可能天生就有这样的区别。至少,沉浸于文学中,叶明觉得自己生活得不那么空虚和平庸了。而从眼前的情况看来,尤其是李馨的态度,更激发了叶明坚持写作的决心。文学,对他来说,已经不仅是一种追求,重要的是一种尊严。可能这是自欺欺人,但有些人,在特定的时期就需要这样:生活在自己编织的谎言中。
写得顺手时,叶明就信心百倍,认为自己一定能够像巴尔扎克那样:用笔杆子征服拿破仑用枪杆子不能征服的世界。但是,满腔热情写出来的东西,转过背自己也不满意;即便是自己看好的东西,别人也不一定就看好。退稿一篇接着一篇,一次一次地打击着叶明。当写得不顺利时,写得很苦时,他就会很苦恼,也时常灰心丧气。这时他体会到,写作,是一项无法量化的工作。
一阵疯狂之后,叶明的心渐渐地平静下来。
这时他突然想到,可以等到退休以后,无忧无虑的时候再写。想到这一层,叶明的心就平静了许多;自己的末日,似乎并不存在,至少离现在还远着呢。
或许叶明这一生并不能写出什么惊世骇俗之作,但他体会到读书和写作使他懂得了很多东西,使他能够明辨是非,对人生、对自己有了自己的认识;他可以平静地、自信地面对现实,面对未来,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挫折。他心中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世界,他不会再为眼前的得失而沾沾自喜或者苦恼;他有自己的是非标准,再不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对人对事对生活,他有自己的见解和完全自主的态度。一句话,他明白了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他感觉到自己生活得很踏实。
渐渐地,叶明习惯了李馨的存在,习惯了小心翼翼地“写作”,习惯了在摇摆中坚持自己的理想。
上班的时候他按时上班,能做到什么程度他就做到什么程度。下班的时候他就看书或者写作,能做到什么程度他就做到什么程度。应该做的家务事他也做,应该陪她的时候他就陪她。厌倦了现实生活,他就打牌,就暂时地逃避;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能干什么就干什么;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就让它是什么样子。“是你的跑不掉,不是你的得不到,万事不可强求。”他不会再为物质或者精神上的要求而烦恼;他不能改变现实生活,但可以改变自己,以便适应生存的需要。(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