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西征准备 (2/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马槊虽好,可不是像长枪那么好制造的。
一杆合格的马槊,最好是是用柘木的主干,其次是用桑木、柞木,再不济那也得用韧性好的竹子来制造。而且,还要把柘木剥成细蔑,将细蔑泡在桐油里长达一年的时间;等一条条细蔑被泡得不再开裂,再把细蔑用几个月的时间在太阳下晾干,之后将细蔑编绞在一起,组成马槊的枪杆,再用胶漆将细蔑粘合在一起,这样,马槊的雏形就出现了;你以为这就完了吗?不!还要用韧性强的麻绳将马槊捆起来,再用胶水涂抹一遍,再用葛布将马槊包起来。如此,马槊才算制造。检验马槊是否合格时,要用刀锋用力劈砍马槊,只要马槊损伤不大,并且能发出响亮持久的金属碰撞声,如此,马槊才算制造合格。
制造一杆马槊,快一些的话都必须花费四年的时间,并且制造十杆,最多只能保证其中四杆的合格率,也就是说,马槊的合格率只有四成。即使是刘范和工匠们改进生产程序,制造马槊也需要三年之久。远水解不了近渴,远亲不如近邻,于是刘范只能寄希望于和马槊形制差不多、威力远不如马槊的长枪了。
玄甲和禅衣,玄甲是西汉秉承秦朝工艺发明的一种甲胄,防护力很弱,除了能抵御敌人从极远处发射的箭矢之外,就是形同虚设,刀剑这类武器能不费吹灰之力地穿透玄甲;禅衣就是汉军的军服,和百姓的衣服没多大不同。比起上述的装备,这两样东西还算是比较好制造的。考虑到术业有专攻,刘范将军械制造厂以军械的种类分成十几个部门。其中,又以马槊和弓的部门花费最高。
制造军械,原材料花费很大。比如说制作弓,必须要用牛筋来做弓弦,长度足够的牛角来作弓把,但牛在这个时代刘是生产力的保证,在汉朝牛相当于后世的大熊猫,法律是禁止宰杀的,到了宋朝,这项禁令才解禁,所以水浒的“大侠套餐”中才会出现熟牛肉这道菜。在现在的大汉,刘范是买不到大宗的牛的,只能购买塞外游牧民族的。刘范为了购买牛筋、牛角,又要求助于甄家。
再比如能制成弓和马槊的柘木,中国素来就有“南檀北柘”的说法,柘木在全国各地都有,其中又以两广地区,也就是现在的交州出产的柘木质量品味最好。柘木生长缓慢,长在交州的柘木,一百年能长到直径二十公分到三十公分之间;而其他地区的柘木,一百年只能长到十公分到二十公分之间。物以稀为贵,所以柘木价格十分昂贵,等同于檀木(明朝后期,中国人才爱上檀木,明朝之前,中国人是不用檀木做家具和陈设的)。糜家主要在南方经营,对现在还是最偏远的交州也较为了解,于是刘范只能拜托糜家帮他进货了。
还有其他重要的原材料,刘范把一小部分让甄家和糜家负责,另外的部分则让其他有实力的世家和商贾负责,虽然甄家和糜家和刘范关系很好,但为了安全起见,鸡蛋永远都不能只放在一个篮子里。
每一天,都有一车一车的原材料运到江夏竟陵县来,为了接受核实,刘家的下人每天都是手忙脚乱的。兵器齐备,当然还要练兵了。寒冬腊月的,刘范让镇北军在冰天雪地里训练,就像后世人民解放军人民子弟兵一样,镇北军士兵也要脱了上衣,在雪地里泼冷水后挺着,然后使劲地操练。刘范想,历来打仗是要避开冬天的,若是镇北军适应了冬天的寒冷,那镇北军就可以全天候地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了。
就这样,到了三月初,蔡琰的肚子开始变得圆鼓鼓地起来,刘范西征的各项准备也准备得差不多了。刘范带上镇北军、几千个运粮的民夫、八万多匹战马、三千只羊、一百万石粮食,就准备开赴他日后的老巢,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