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对于喜爱追寻、吸收知识的人来说,图书馆是一个最好的去处。任何图书馆,从世界上最大的、收藏书籍最多的,到小型的、流动的,都给人以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人一走进去,看看那么多书籍,就可以知道:自己在出来的时候,会和进去时不同,因为已经在书本上,得到了新的知识。
书本,一直是人类用来记录文化发展的工具。如今,虽然已有其它的方式来替代,像电脑资料的储存,录影或录音,拍成电影等等。但是通过文字和纸张组合成的书本,仍然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书,其实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们千变万化,有着完全无法统计的类别和内容,但是它们在外表上,几乎是相同的:字印在纸上,如此而已。当你一书在手之际,不打开来阅读,完全无法知道它的内容是什么,它只是一本书,一厚迭或者一薄迭印有文字的纸张而已。但是当你阅读之后,你就可以知道它的内容了。
一本书和另一本书的不同,可以相去几百万光年。一本书讲的是如何烹饪中国的四川菜,但另一本书讲的却是巫术的咒语,可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称:书。
而图书馆,就是储放着许多书,供人阅读的地方。
小宝图书馆是一个十分奇特的图书馆。看这个图书馆的名字,像是一个儿童图书馆,专门收藏儿童读物的。但事实上却大谬不然,小宝图书馆,可以说是世界上收藏玄学方面书籍最丰富的一家图书馆。举凡讨论如今人类科学还不能彻底解释的种种怪异现象的书籍,小宝图书馆可以说应有尽有。
而它的另一个特色是,它收藏的医学方面的书籍,也是数一数二的。这是说,在小宝图书馆之中,不但有现代医药的书籍,还有古代医药书籍,甚至于探访美洲印第安人的医术,非洲黑暗大陆上的巫医术等等的书籍,也应有尽有。而中国医药的书籍,更可以肯定是全世界之冠。
这样的一个图书馆,为什么会有那样稚气的一个名字呢?曾经有不少人询问过,所得的答案是:那是因为创办人纪念他的女儿,所以才设立了这样一个图书馆的。
小宝,就是创办人的女儿,据说,五岁就死了。而这个小女孩,聪颖过人,自小就喜欢看书,所以她死了之后,创办人就把他的大部分财产,去创设图书馆。如果创办人只是一个普通人,就算设立一个图书馆,也不会有多大的规模,可是这个创办人,夭折的小女孩的父亲,却不是普通人。
在这个世界知名的亚洲大城市的南边,有一大片平原,是用这个人的名字命名的。在这个大城市的中心区,已被誉为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的城市心脏地带,有一条摩天大厦林立的街道,也用他的名字。
这个人的名字是盛远天。
盛远天可以说是一个极神秘的人物,他逝世已经好多年了,可是由于他的一生,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他一直还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话资料。有关他的事迹,也不断被人当作传奇来写成书。
盛远天大约是四十年前来到这个城市的。四十年前,这个城市的地位,和如今相比,相去十万八千里。盛远天从什么地方来,完全没有人知道,他好象全然没有亲人,和他一起来的,是一个样子很怪的,看来十分瘦削的小姑娘。
说这个小姑娘“样子怪”倒并不是口传下来的。事实上,当年曾见过这个“小姑娘”而还在世的人,可能已是寥寥可数了。但是这个“小姑娘”有五幅画像留下来,就悬在小宝图书馆的大堂之中,和盛远天的五幅画像排在一起。
附带说一句,小宝图书馆的大堂之上,一共有十三幅画像。任何人,只要一进小宝图书馆的大厅,就可以看到这十三幅画像。因为整个看来宽敞宏大的大厅之中,几乎没有别的陈设──建筑是专为图书馆而设计的,大厅十分方整,有着四根四方形的柱子,由于经费极充裕,所以建筑物保养如新,那十三幅画像,就悬在对大门的一幅墙上。在十三幅的画像之下,永远有各种各样的鲜花放着,这是创办人盛远天亲自设计的,规定任何人不能更改这种布置。
这十三幅画像,也曾引起过不少人的研究,其中最使人感到兴趣的一幅,是第十三幅。这一幅画像何以会使人感到兴趣,以后再说,先说其余的十二幅。
所有的画像,一定全出自一个画家之手,但由于画家根本没有署名,所以究竟这些画是哪一位画家的心血结晶,已经不可查考了。也有人说,这些画全是盛远天自己画的,因为在那时候,根本没有一个成名画家有这样的画风。而一个画家如果能画出那么好的人像画来,没有理由不成名的。
所有的画,全是黑白两色的炭笔画,画得极其细腻传神。每一根头发,皮肤上的每一丝皱纹,都清晰可见,比起最好的摄影来,光线明暗的对比更加强烈。
由于画像的笔法是如此上乘,所以画像给人以极度的立体感。当凝神细看时,就像是真的有人在观赏者的对面一样。
十三幅画像,不但是画中的人如此,连背景也一丝不。有一幅是以卧房作背景的,甚至床上所悬的蚊帐上的搭子,都清晰可见。
这十三幅画像,一共分为六组,悬挂在墙上,每一组之间,相隔大概一公尺左右。
第一组的两幅,一幅是一个留着唇髭的中年人,约莫四十岁左右,瘦削,从他身边的桌椅比例来看,这个中年人的身形相当高,比普通人要高得多,中国人这样高身量的人并不多见。有人计算过,他的身高,至少有一百九十公分。
这个中年人穿着一件绸长衫,手中拿着一柄折扇,可以看出,扇子是湘妃竹的扇骨。扇子可见的一面,写的是草书,每一个字虽然极小,还可以看得出,写的是后蜀词人欧阳炯的一首“浣溪沙”:“相见休言有泪珠”书法家是晚清名书家何绍基。
这个中年人,就是盛远天。
在第一幅画像中看来,盛远天的样子很给人以威严的感觉。然而,他的眼神之中,却带着极度的忧郁,这种忧郁感甚至给人以沉重的压力,叫人在看这画像之际,有点不敢和他的目光相接触。
由于盛远天是这样一个富有传奇性的人物,所以他的画像,也是众多人研究的对象。有一个心理学家就曾发表他研究的心得,说画家如此活灵活现,传神地画出了盛远天的这种眼神,可以从他的这种眼神之中,推测盛远天的心理状况。他断定盛远天一定是心中充满痛苦,而且怀着一种莫名的恐惧,几乎无时无刻,不受这种恐惧和痛苦的煎熬!
这位心理学家的这种说法,立时受到了各方面的驳斥。盛远天在世时的生活情形,已经无人知道,但是他那么富有,谁会有了那么多钱,还生活在痛苦和恐惧的煎熬之中?那似乎太不合情理了。
心理学家对于他人的指责,也无法反驳,但是他仍坚持自己的意见。因为在另外几幅盛远天的画像之中,他的眼神都是如此沉重、哀痛和忧郁。
第一组画像,在盛远天画像旁边,紧贴着的一幅,就是那个被人认为“样子很怪”的小姑娘。从画像上看来,其实那小姑娘十分美丽,有着尖削的下颚,灵活又大的眼睛,高挺的鼻子。可是不知为什么,总给人以“怪怪的”感觉。
这个美丽的小姑娘,梳着两条粗大的辫子,穿着当时大户人家女孩子所穿的刺绣衣服,在精细的炭笔画中,甚至可以看出刺绣所起的那种绒头。那实在是十分美丽的一个小姑娘,或者说,一个少女。不过看起来,真是很瘦。
使人觉得她“样子很怪”的原因,多半是由于她看来穿了那样的衣服,有一种很不习惯的样子。这种感觉是很难形容的,譬如说,一个来自中国偏僻农村的中国乡下人,忽然叫他穿上全套西装,看起来,没有什么异样,但总给人以“怪样子”的感觉。
这个“小姑娘”就是当年和盛远天一起,突然在这个城市出现的。没有人知道她从哪来,叫什么名字,只知道她后来和盛远天结了婚。小宝,就是她和盛远天所生的女儿。
而且,似乎从来没有听到她开口说话,连盛远天似乎也从来不对她讲话,可能她是一个先天性的聋哑人。但其中详情也没有人确切知道,因为盛远天已经不怎么见人,这个“小姑娘”更是躲起来不见人的。
在第二组两幅画像中,盛远天看来仍然是老样子,但是却穿着西服。那“小姑娘”这时看来,已经是一个十分成熟美丽的少妇,也穿着西服。
这可能是他们新婚后的绘像,在这组绘像中,那成熟美丽的少妇,看来极自然。所以有人推测,她可能不是中国人,所以在第一幅画像中,穿了中国衣服,便给人以“怪样子”之感。
第三组画像是三幅,除了盛远天和他的妻子之外,是一个看来极可爱的女婴。那女婴和她的母亲十分相似,就是小宝。
第四组,也是三幅:盛远天和他的妻女,小宝已经有三、四岁大小,骑在一匹小马上,看来依然可爱。
第五组画像又变成了两幅,那可能是小宝夭折了之后画的,盛远天看来苍老了不少,眼神中那种忧郁更甚。而他的妻子的神情,则充满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哀。
这十二幅画像,大约前后相隔了七、八年左右。
奇怪的是第六组,孤零零的一幅。那幅画像,悬在墙的最左边,画的是一个男婴。画中的男婴,看来出世未久,眼睛闭着,皮肤上有着初生婴儿的那种皱纹。看起来,实在是一个普通的婴儿,只不过在胸口部分,有一个黑色圆形的胎记。
神秘是在,根本没有人知道这个男婴是什么人,为什么他的画像会挂在这里?
自然,也有人推测过,这个男婴,有可能是盛远天的儿子。
但这个推论,似乎是不能成立的。像盛远天这样的大富豪,如果有一个儿子,焉有他人不知道之理?
事实是,盛远天和妻子同年去世,和他出现在这个城市之际一样,盛远天去世时没有任何亲人。
而负责处理盛远天身后事和他庞大财产的,是一个名字叫作苏安的人。这个苏安,也相当传奇,他的事迹,倒是街知巷闻,尽人皆知,他被誉为最诚实的人。
苏安在二十岁那一年,是摇着一只小船,接载摆渡客人的穷小子。有一次,有一个乘坐他船只的人,带着一只皮箱,当小船摇到半途时,这个客人心脏病发作,在临死之前,嘱咐苏安,小心保管这只箱子,通知他的儿子,把箱子交给他。
当时在船上,只有苏安和那个客人,时间又在午夜,完全没有人知道,连那个客人,也不相信苏安真会做到这一点。苏安一直不明白,那客人在吩咐完了之后,为什么会突然哈哈大笑起来。他一直不明白,但听他讲起经过的人都明白,那是客人自己也不相信,世上真会有那么诚实的人之故。
可是苏安的确是一个诚实的人,他完全照那心脏病发作的人的话去做。等到死者的儿子赶来,也几乎不相信世上有那么诚实的人!因为那箱子中,全是大额的钞票和有价证券。那个死者是一位外地来的投资者,箱中的一切,价值之高,可以在当时开办一家规模十分大的银行,而那正是这位死者未竟的目的。
那家银行后来还是成立了,苏安被聘为银行的安全顾问,可是他却什么也不懂,只是坐领高薪。但是他诚实的故事,却传了开去。
盛远天是怎样找到苏安的,经过也没有人知道。总之,苏安成了盛远天的总管,盛远天的财产,交给他保管;盛远天的遗嘱,交给他执行。
苏安在到了盛家的第二年结婚,盛远天培植他的几个儿子,指定盛氏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必须是苏家的子弟。他相信诚实是遗传的,靠得住的人的后代,一定也靠得住。
事实上,苏家的三个儿子,将盛氏机构,打理得有声有色。而且一直遵照盛远天的遣嘱,把每年盈利的一部分,用来扩充小宝图书馆的藏书,和改善图书馆的设备之用。
这就是小宝图书馆,何以如此完善的原因。
关于盛远天,盛远天的妻子等人,以后还会有很多事情,会把他们牵涉出来,那等到事态发展到那时候再说。
小宝图书馆有一条和别的图书馆不同的禁例,那就是馆中的绝大多数藏书,是不能借出去的,只能在图书馆中阅读。所以,整幢图书馆之中,一共有九十六间,十分舒适的阅读室。阅读室的舒适程度,绝对超过上等家庭中所能有的设备。
小宝图书馆说起来是公开的,但是要申请那张阅读证,却相当因难。
申请阅读证的资格,也就是说,能够出入小宝图书馆的人,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查。条件印成一本小册子,根据管理委员会说,是盛远天生前亲自规定的,自图书馆开放以来,一直被严格执行着。
如今,发出去的阅读证,不超过三千份。申请人必须有一定的学识,在学术上有一定的成就,或者是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等。一般来说,申请一份小宝图书馆的阅读证,其困难程度,约莫和申请加入这个城市最贵族化的上流社会俱乐部相仿。
原振侠持有小宝图书馆的阅读证。由于原振侠是医生,那是专业人士,符合申请的条件,而图书馆中又有许多医学方面的书籍。医生要申请阅读证,一般来说,不会被拒绝。
原振侠在有空的时候,或者有需要的时候,会驾上一小时车,到小宝图书馆来,或是为了寻找参考资料,或是为了进修。小宝图书馆在这个城市的南郊,距离市区相当远。
那一天,雨下得很大。原振侠为了要找寻一份多年之前,由美国三位外科医生联合发表的一份病例报告,冒着雨,驾车在公路上疾驶。
雨势实在大得惊人,车前窗上的雨刷不断来回摆动,可是看出去,一片水烟迷蒙,视程不超过五公尺。雨点打在车顶上,发出急骤的声音,车轮过处,水花溅起老高。虽然公路上的车很少,但是原振侠还是把车子开得相当慢。所以,当他看到小宝图书馆时,天色已经黑了下来。
附带说一句,小宝图书馆是二十四小时开放的,不管你什么时候来,一定有工作人员殷勤招待,使你能够在最好的环境下阅读。
所以,原振侠倒并不怕天黑。只不过当天黑下来,而雨势并不变小之际,那种环境,实在不是很令人感到愉快的。本来,车子应该停在停车场,但由于雨实在太大,所以这一次,原振侠把车子直驶到了大门口停下。
雨那么大,天色又黑了下来,原振侠估计在这时候,不会有什么人再来图书馆看书,他把车停在门口,多半也不会妨碍他人的。
他停好了车,打开车门,吸一口气,直冲出去,奔上大门口的那几级石阶,冲进了建筑物。这个过程,至多不会超过三秒钟,可是雨水却已顺着他的裤脚,往下直淌,令他很狼狈。
他一面抹着脸上的雨水,一面把阅读证取了出来。进门之后,是一个接待厅,有工作人员接待前来看书的人。原振侠交出了阅读证,在一本簿子上签了名,职员十分客气地向原振侠打着招呼,原振侠道:“好大的雨!”
职员道:“是啊!”原振侠向门口指了指,道:“由于雨太大,所以我将车子就停在门口,不要紧吧?”
职员笑着,道:“不要紧,今晚怕不会有什么人再来。你看,七时之后,除了你之外只有一个人,比你早到了十分钟。”
原振侠并没有在意,就向大堂走去。大堂,就是那悬挂着十三幅画像之处。虽然没有人,可是一样灯火通明,强力的射灯,二十四小时不断地照射着那些画像,画像之前,也照例堆放着各色鲜花。
图书馆都是很静的,小宝图书馆尤然。小宝图书馆的另一条禁例是,如果有人在馆内,发出任何声响,足以令得任何人感到讨厌者,一经投诉,没有警告,阅读证就立时要取消。
所以,有不少人,来小宝图书馆之前,是要特地换上软底鞋的。而不幸染上感冒的人,就算想来图书馆,也得先考虑考虑。
平时,原振侠来的时候,总嫌整幢建筑物之中,实在太静了。读书固然需要幽静的环境,但是当周遭实在太静的时候,会给人以一种窒息感,也不是十分舒服的事。不过这时,由于雨势实在大,噗噗的雨声,打破了寂静,至少令得建筑物中的气氛,比较活泼一些。
由于灯光特别集中在那十几幅画像上,所以任何人一进大厅,视线自然而然,会向那幅墙转过去。原振侠已经很详细地看过那些画像,也曾对神秘的盛远天,和他的妻子感到过很大的兴趣,想多知道一些他们的生平。但当他知道那是极困难的事之后,就放弃了。
这时,原振侠望过去,看到有一个穿着黑西装的男人,正一动不动地,站在最左的那幅画像之前。
原振侠一看到了那个人,心中就想:这个人,一定就是门口接待的那个职员所说的,十分钟之前来的那个人了!他难道是第一次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