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唐行之在河对面山上眺望村子,越看越震惊。
大概半个小时左右,他就确定自己真是穿越了!
他小时候主要在县城住,但也有小半时间住村里,长大后每年寒暑假基本都待在村里,他不可能认错!
建筑物的款式虽然落伍,但明显是新建成的,他也不会看错!
更别提有大量的人集体劳作,这似乎是……生产队出工?
唐行之懵了,然后脑子飞快转动,思考着现在的处境。
他懂一些农业和生物知识。
一个50公斤的人,一天需要500大卡的热量,才能够保持存活,也就是每人每天只吃米粮要吃400克。
如果需要高强度劳作,那么大概需要3000大卡热量,只吃米粮要吃00克。
建国初期人均耕地3亩,以当时的粮食产量而言,稻谷亩产200多斤。00斤稻谷大概能打出65斤大米,人均米粮450斤左右。
小孩吃的部分均一些给大人,再加上一些蔬菜、果子、偶尔的肉食,勉强过温饱线。
建国后人口快速增长,眼看着粮食就不够吃了,怎么办?
搞工业化,用化肥提升粮产。再寻找到优秀的粮种,杂交培育出超级产量的农作物。二者结合,中国就可以消灭饥荒。
当时国人基本不识字,想要细化管理完全行不通,所以全国都在搞“人民公社”、“生产队”。
别的地方不清楚,在老家这边,在唐爸小时候,成年男人出工一天2分,以他们村的生产力,大概可以折算2毛钱。
女人出工算分。
小孩是不是就不用出工了呢?稍稍大一点的也要。放牛、割草喂猪等等。农忙时期半大的孩子还要下田干活。
“人民公社”模式让所有人基本都可以投入生产,然后科学再发展。农药、化肥,以及后期的大棚技术越来越进步,本来养5亿人就吃力的土地,在退耕还林后,养5亿也足够。
在困难时期,“人民公社”无疑是伟大的。
但唐爸有时候也会说公社不好,因为一大群人一起劳动,就有懒的人不怎么做事,占集体便宜,叫做“磨洋工”。
按唐行之对国家政策的理解,政策都是一步三计的。比如“公社”是小学一年级,目的不仅是全民参与劳动,这也是一个学堂,教人简单的农业。这些“磨洋工”的人,短时间内看着轻松,等到了“分田到户”的时候,类似于小学二年级,他们没学会基础,就什么都做不好了。
一早上,唐行之远远的听到了敲锣声,挨家挨户聚集到……大概是类似生产队队部的地方?然后一起出工。
队伍最后边懒懒散散的人不少,想来这就是唐爸说过的“磨洋工”了。
判断出现在正处于“公社”时期,这是自己出生前,唐行之内心复杂。
穿越到这个时候,别说发财,过日子都难。
不过,还得仔细判断是哪个年代,以及,当务之急得先解决生存的问题。
唐行之拿了家里的4个玉米。
现在他的家庭条件极差。
奶奶性格不好,和公公婆婆相处不来,在唐爸一岁的时候,用箩筐挑着唐爸回娘家,爷爷也跟了过来。
为了避免和公公婆婆碰面,奶奶是连夜离开的,还在堂屋生火,假装有人在。之后公公婆婆为了逼爷爷奶奶回去,没给他们援助。
外嫁的女儿回娘家,本身就要受欺负,奶奶又生了5个儿子,村里觉得他们肯定要分村里的很多地,所以很排斥他们。平日里经常被针对,分的粮食也比别人少。
这4个玉米对于老唐家现在来说,可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