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因为汪舜华的倡导,仁和织造和光明织造都大力鼓励纺织工具及织造技术的改进和创新。能当官的毕竟是极少数,但工人都要讲绩效,自然会在实践中摸索总结。
有了李阿婆的成功经验,几乎所有官方纺织厂的工人都加倍留心、积极试验了——反正失败了上面不会治罪,成功了反而有奖励。因此大家主动交流起经验,甚至下班后用余料试验。
今年,在棉纺方面再次取得了可喜的突破——这会是一个叫谢大牛的工人。他在纺车的制造方面取得了关键性的进展。
棉纺的关键部分是用纺车将棉条纺成纱。
纺车的革新,是由手摇改为脚踏,这就可解放右手,加多锭数。事实上,我国在麻纺时代,纺车制造已有较高成就。但以往复杂的设备对于棉纺并不适用。棉的纤维短,拉力小,纺的过程,不仅是加捻,更重要的是牵伸。当时的木棉纤维比后来的棉短而硬,自然捻度少,纺起来并不容易。所以初行棉纺,只能用于摇单锭小纺车。
谢大力是一个优秀的纺工,右手摇车,左手握三管,仍是纺于一锭,但这样虽然快,但已是不坚了。
这样的大生产,很能刺激人的创造力,因此历史上直到清中期才出现的多锭纺车,现在出现了。
谢大力意识到,必须手脚并用,才能提高生产效率;因此,多锭纺车必须改为脚踏。
因此,当其他人用两指拈一纱,名手车,他却一手三纱,用脚运轮,名脚车。
谢大力毫不意外地得到了朝廷的嘉奖,但这种三锭脚车推广力度并不算大,国企还好,在农村没能普及开来。因为这种车劳动量大,必须年青力壮。事实上,普通人家大都是老幼纺纱,壮劳力织布。若用劳动力去纺纱,就没有去织布了。
原本在明朝晚期才出现的方法就提前并得到了广泛推广。比如缫丝工艺中的连冷盆法,不仅可将煮茧和抽丝分开,控制水温,保证丝质,而且可节省薪柴,提高缫丝功效。
明朝最先进的丝织机花机也已经产生。这是一种结构复杂的大型提花机,工匠据花本可织出多种多样极为复杂的纹饰图案。花机在苏州、杭州等地的大型纺织厂中迅速推广,主要生产各种高级丝织品。
花机又称大机,另外还有一种小机,因为力全在腰上,称为腰机。一些日常用的绢绸纱,一个工匠用它就可以完成。
福建一个叫林泓的织工,创制了新型织缎机,称“改机”。这是对福州织缎机的重要改进,简化了织机结构,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几位公主毕竟年少,尤其永安公主,几次主持了亲蚕,虽然绣花的功夫不怎么样,但实在很有好奇心,什么新鲜玩意都想试一下。虽然累得腰酸背痛,但还是饶有兴趣的跟母后报告:“这改机果然比以前的轻便多了,也快多了。”
“这脚车真费力,我是不行了。”
在她的带领下,公主和女官们轮流去试了一下,唧唧喳喳的议论起来。
汪舜华很怀疑她们把这些东西当成玩具,不过看着女孩子们朝气蓬勃的,莫名觉得心安。
现在各种官办的、民办的纺织厂开足马力生产,农村百姓也在昼夜耕织,可以想象,全国每年的棉布生产数量势必持续增长。
作为棉花主产区的北方,棉纺产业也在迅速发展。此前这个产业主要在南方,现在在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的棉纺织业也迅速兴盛起来,尤其先进纺棉技术的推广,迅速提高了北方棉产品的品质。
前去河北肃宁办差的李贤回来奏告:“棉纺织业进步相当快:数年来,肃宁一县所出布匹,差不多可以达到松江的十分之一。最开始质量很低劣,现在细密到几乎可以和松江布匹相提并论了。”
前往荆襄地区办差的原杰回来奏告:“那里江湖纵横、沼泽密布、气候温湿、雨量充沛,不但是重要的粮食产区,茶叶、柑橘等作物同样有名,麻丝织、竹编天下闻名。现在流民安顿下来,耕种粮食之余,还生产这些经济作物和手工产品;尤其很多妇女,一路逃荒,加上战争饥荒,丈夫儿子没了,土地也不多,勉强过日子。于是每个县开设了一个大型纺织工厂,愿意去的就去;不愿意去的就买织机自己织。没钱也没关系,先欠着木工,等布匹坐出来抵价,价格算低点就行——只是这种要放在批发的后面。”
北方最大的纺织产地是山西潞安,有名牌产品潞绸,历史上鼎盛之时,织机有九千余张。现在,在官府的鼓励下,迅速超过了这个数字,而且机杼斗巧,织作纯丽,行销全国各省。
毫无疑问,棉纺的中心还是江南,尤其是黄道婆的家乡,松江。主要出产百姓实用的产品,如绫、布二物,商品化程度很高,衣被天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