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去吐蕃送亲之事照例需要做汇报。
李道宗此前就有上朝提及过,李鸿儒此时只要做一些补充。
他的补充不算多,只是提及吐蕃国境内婆罗门、吐蕃、大唐如今形成了拉锯之势,有着隐约的平衡。
“平衡就好”太子点点头道:“莫要如丽箐那般激进才是!”
太子提及的丽箐全名李丽箐,也就是下嫁到吐浑国的弘化公主。
弘化公主的步调太大了一些。
但凡行事没这么激进,而是采用温水煮青蛙方式慢慢改善,或许吐浑国难于生出如此大的内乱。
太子惋叹上一声,听得文公主谨慎稳妥不争不抢,他一时连连点头。
弘化公主下嫁吐浑国之前,不乏有诸多朝臣给予建议。
弘化公主将这些建议执行得非常到位,但诸多大臣终究是在大唐朝廷中,难于时时去指导。
当事情过火了一些,易放难收,吐浑国的火也就点燃了起来。
这最终只能由大唐朝廷去收尾。
如今诸臣也只能总结经验教训,将吐浑的内乱当成一场教育。
在处理吐蕃国的问题上,显然没有大臣会建议去激进一些,便是此前对文公主下嫁时的建议也没人再提。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吐浑国乱起来还有朝廷前去镇压,若吐蕃生了乱,能前去吐蕃国的人就很少了。
太子只觉文公主能将事情藏在心中,没有去冒然行动很好。
“对了,我在黄水县给你安排了两个得力助手做事,若是你一直闲着,不防去著著书,你是榜眼之身,又有诗才,定然能为儒文化做一些贡献!”
待得回报交谈完毕,李鸿儒欲要出东宫时,太子开口提及了一句。
这让李鸿儒只得点点头。
若是要他抄点诗词应急不成问题。
只是剽窃之事终归有些欺名盗世,李鸿儒对著书流传从没起过心思。
他勉强应下太子要求,提及自己一定会努力做贡献。
“惠褒最近在著《括地志》一书,听说已经完成大半,我不欲与他争风头,但被比下去总归不算好事”太子笑道。
魏王李泰,字惠褒。
《括地志》一书来势汹汹。
太子有颜师古等人编著《汉书注》做底,但总觉得少了一些什么,难有《括地志》典籍传承的作用。
这有些类似于将帅功高盖主状况的弱化版。
虽然同为大唐出力,又同属皇室,但他是太子,而魏王是王子。
这些都是要记载到史册中的事,并非嘴巴上开两句玩笑话就能过去。
王子盖过太子是忌讳之事,魏王行事不懂收敛,太子不免也有些尴尬。
他没法去责备魏王,太子如今只能想些办法补全,争取到时少惹非议。
“你行走了诸多区域,对大唐之外各处多有熟悉,若是能成书,想必是能对《括地志》做一番补充”太子建议道。
“这没问题!”
听得不是抄诗成书,李鸿儒顿时应了下来。
相较于大唐各区域,他对大唐临界的数国确实较为熟悉。
甚至于他还不乏新罗、百济、句骊等国地理志,凑成一本书也没问题。
能走这么多区域的不一定有他的文化水准和儒家地位,而胜出他文采和地位者又不一定走了这么多区域。
在对大唐疆域之外地理志的描述上,难有多少人较之他更具备优势。
这种域外之书无法与数千人编著的《括地志》做对比,但确实能对《括地志》做一番补充。
太子没有攀比之心,而是有着补全之意。
一时间,李鸿儒只觉太子学了唐皇的本事,点拨之间将一些可能产生的矛盾直接化为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