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什么章程,谁也不清楚这所谓的改革对自己是否有利。
掌握实权的官员,或者自认为掌握权力的官员,反对一切官制上的变革,除非这改革能扩大自己手中的权力。而权力低微者则无可无不可,因为再怎么变革也不会比现在更坏。
而摇摆不定的,就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中层官员们。他们不认为官制改革会带给他们什么好处,看起来也未必都是坏处。
让他们更为在意的不是官制改革本身,而是支持或是反对官制改革的力量,谁更能占据上风。
从情感上来判断,他们更倾向于代表士林清流的东林党人。但是理智上他们却不得不承认,现在朝中当权的,是以黄立极及阉党余孽联合起来的政治联盟。
自万历末年开始的党争,到了天启七年已经变得异常的血腥和残酷,因此这些对东林党逆案还记忆犹新的大明官员,在选择阵营的时候,就会变得异常的谨慎。
中立的官员们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一名翰林院的低阶文官突然上奏说道:“正因为现在是大明的多事之秋,所以臣以为,大明的官制的确需要改革,如果不是朝廷制度出现了问题,大明又怎么会遇到这么多内忧外患。如果朝廷制度没有出现问题,又怎么会出现辽东之变,区区一个渔猎山林的野人部落就让大明官军损兵折将,十年之内侵吞了大半个辽东,还自立国号为后金?
四川向来为大明之腹心地区,从太祖开国以来就未尝闻有战事。然而先是播州杨应龙反叛在前,再有奢崇明袭杀四川巡抚许可求在后,安邦彦更是祸乱云南、贵州、四川三地,兵灾之中,三地百万民众十不存一。
这些就是大明官员职责不清,导致小麻烦变成大问题最好的证明。朝堂衮衮诸公,却闭上眼睛,说大明朝廷的制度毫无问题,不需要进行任何变革,岂不是太荒谬了吗?”
这位翰林院的官员说的很是得朱由检的心思,也不待其他人开口,崇祯就抢先表态说道:“说的好,翰林院为国家储相之所在,这位侍讲头脑清楚,条理分明,言之有物,不愧为未来内阁的人才后备啊。这位侍讲你叫什么名字?”
这位36岁的翰林侍讲,顿时有些兴奋的回答道:“臣孙之獬,叩谢陛下夸奖。”
朱由检根本没在意孙之獬的回答,他的视线落在了施?来、张瑞图两位内阁大学士身上。
到了这个时候,朱由检也抛弃了往日在朝会上的温和模样,他开始以强硬的姿态,开始敲打起这两位还在观望之中的内阁大学士了。
“朕的内阁就是缺乏像孙卿这样的年青干将,所以才显得有些暮气重重。黄先生可先选3-5名翰林官员参加官制重订的事。”朱由检顺口说道。
原本想要站出来反对孙之獬的几位朝臣,顿时飞快的缩回了自己的右脚。
虽然孙之獬拍皇帝和首辅的马屁,让这些言官们很看不下去。但是既然崇祯亲口肯定了孙之獬的上奏,这些言官也不好立刻就出言攻击他。
否则就变成了,他们几人对崇祯的正面交锋了。刚刚崇祯给毛健扣帽子的形象,他们还记忆犹新,往日一向能言善辩的毛健,今日却被崇祯说的羞愧难言,这种状况实在是太诡异了。
几位言官就算是想要邀名,也不打算去惹恼,一个还不知道是什么性格的崇祯。
太祖、成祖时期的文臣虽然没有什么东林党人,但是那两朝的文人,可比现下大部分文官的骨头硬的多。然而就算是那些风骨极佳的文人,在太祖、成祖兴起的数次大案之后,也不得不噤若寒蝉。
崇祯皇帝虽然及不上太祖、成祖的治国才能,但是连日来崇祯的行径,却表现出了他和乃兄天启完全不同的脾性,倒是颇有太祖、成祖提倡严刑峻法的影子。
这些文官们自然是不愿意,被朱由检当做祭祀上的牺牲品,成为朱由检杀鸡儆猴的那只鸡。
韩?、刘宗周、文震孟等东林领袖还没理出一个头绪来的时候,在朱由检敲打下的两位内阁大学士终于站不住,他们知道再观望下去,不管是朱由检还是东林党,都不会让他们继续把持现在这个位置,作首鼠两端的投机者了。
怎么看,有皇帝支持的首辅赢面都大一些。且官制改革,厘清各官的权责,这无疑将会大大的增强内阁大学士的权力。
施?来、张瑞图最终还是选择了,支持官制改革的一方,有了这两位大学士的支持,原本犹豫不决的中立派也同样倒向了皇帝和首辅的一边。
"
"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