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嘱他代为解释。
史弥远来了,看刘璘在此,欲言又止,韩侂胄对他说:
同叔莫要见外,光玉是自己人,他读的书多,我的心思他知道,有什么只管说。
史弥远说,太师对我有知遇之恩,我也不是反对北伐,但有些心里话想跟你说,既然刘枢密是自己人,那我就有什么说什么,错的地方请太师和枢密指正。
韩刘二人点头。
太师切不要以为,金国内乱频仍,蒙古为患,已达崩溃灭亡的地步。绝不是,金国的财力不比我国弱,兵力仍比我国强。金国是发生了自然灾害,也有内乱,有些地方田地荒芜,但影响不大,蒙古鞑靼人经常骚扰,但他们还不够强大,对金国还没有构成致命的威胁。
其二,太师切不可以为,我军北伐就会势如破竹,中原豪杰会踴跃归顺,这些都是鬼话。当年刘蕴古的事就是例证。
刘璘知道。这是孝宗朝初年的事,有个叫刘蕴古的人来投降。刚巧有万余人应募去北方营田,陈康伯、张焘等都表示赞同,让刘蕴古带他们去,史浩却独持异议说:“这一定是奸人来诈降,伎无所使,就借这件事返回金国。”他当即召来刘蕴古,问他说:“樊哙想以十万人横行匈奴,议者均以为可斩,今你得一万乌合之众,有什么作为?”刘蕴古大惊失色:“这一万人都是无家可归的,带他们到北方去营田,决不会出什么意外事的。”史浩反唇相饥说:“这一万人固然无家,但你的家在何处?”那时刘蕴古家小还留在金国的幽燕之地。他自知失言,恐惧而回。后来,刘蕴古果然私派他的仆人向金密献朝廷军机。众人都称佩史浩有先见之明。
不可否认,金军的兵力与靖康、绍兴年间相比,有所降低,但我宋军的兵力有所増强吗?没有,有象岳飞、韩世忠、刘琦那样的将帅吗?没看到。
隆兴年间,张浚升为枢密使,陈康伯为左相,先父为右相,朝中的秦桧党人都已被驱逐。朝廷的主流意见都是恢复中原,但是,怎么恢复?是立刻挥师北伐,还是暂时韬光养晦?朝中大臣各执其见。其中张浚,王十朋,胡铨,虞允文等人主张立即北伐,陈康伯和先父等人主守。张浚急图恢复,屡次上奏,欲取山东。先父肯定张浚“大仇未复,决意用兵”的忠义之心,坚决反对急于用兵,张浚奏请御驾亲征,先父则列三条理由加以阻止:一曰:“下诏亲征“,则无故招致敌兵,何以应付?二曰,若以“巡边犒师“之名,去岁曾有一次,州县供奉甚臣,朝廷自用缗线一千四百万,国库无以负担;三曰,若为“移跸“,则无行宫,陛下自行,万一有一骑冲突,行都骚动,如何是好?
孝宗皇帝也拿不定主意,下诏让大臣们来讨论如何对付金人。洪遵、金安节、唐文若等相继发表了意见。先父上奏说:“先作好充分准备,这才是良策。不要听目光短浅谋士的话,兴没有经过训练的军队去作战,这些没有良好素质的军队,到敌人离去时,就来论赏邀功,到敌人来进攻时,就丢弃武器,逃得无影无踪,这样做,恢复可能实现吗?此所谓取快于一时,而含冤万世。”他还上书道:“靖康之祸,谁不痛心疾首,悼二帝之蒙尘,悲六宫之远没,确应枕戈待旦,恩报大耻,然陛下初立,应以自治先行,方可图远。如今内乏谋臣,外无良将,贸动干戈以攻大敌,谁能保其必胜?如能侥幸获胜,自当痛快;若然不胜,则重辱社稷,以资外侮,后果那堪设想!”
先父的话言犹在耳,他说的实情并无二致。请太师三思。
最快小说阅读 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