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兄弟的不同命运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3、三兄弟的不同命运
说曾家三兄弟的命运,还得从他们的父亲说起。
曾家在远离城市的一个小山村,世世代代务农;直到了父亲辈,才好像有了点变化。全国解放那年,初中未读完的曾家16岁的父亲,就已经在爷爷的鞭子下,赶着牛在家务农两年了。如果不是解放的枪炮声将他惊醒,他将与祖辈一样,就这样一代一代的耕下去……一天,一名从小与父亲捡牛粪的小伙伴从县城回来,把解放后县城各行各业急需人的事一说,自此就扰动了父亲原本平静的心。种田是很苦的,已经在田里耕作了两年的父亲更是有了切身体会!父亲怕爷爷,只敢把自己还想去读书和去城里工作的事,私下跟心疼自己的奶奶说。尽管父亲是长子,家里要靠他承上启下挑担子,但父亲又是几辈子家里读书最多的孩子。奶奶知道自己这儿子从小就会读书,没准再出去读点书,将来会比在家种田更有出息。为了帮助儿子实现愿望,奶奶就将自己仅有的私房钱——几块大洋塞给儿子,叫儿子偷偷去了县城。儿子一走,爷爷就问,儿子去那里了?奶奶就骗爷爷说,儿子跟着小伙伴去外面挑脚挣钱了。到了县城的父亲,见县里的确有一些单位招人。但招人单位见父亲个子矮小,怕他未成年,不敢要他。无奈,父亲又只好去找招生的学校。这时,一所地区的小师范在县城招生,父亲见这学校可以不收学费,还免费有饭吃,他就报了这所学校。过了一段时间,不见儿子回来,家里又问怎么回事?父亲就说在县城学徒,老板包吃住。师范毕业后,父亲分配在邻县的县城一所小学当老师。当老师有了工资拿,爷爷就没话好说了。原本曾家父亲想在这县城找对象结婚成家,以后再也不回农村了。可是他家在农村,加上自己又长的矮小,城里的姑娘看不上。年纪一大,家里一催,父亲也只好在老家农村找了个对象结婚了。不过,父亲始终不愿调回老家工作,因为他认为出去后,又娶农村的老婆,将来儿子也还在农村。这样的结局,说明了他在外面没混出个名堂。若调回老家县城工作,常年有乡下的亲戚朋友来玩,一问老婆是农村的,太没面子了。要把老婆和三个儿子迁入城市,当时城镇户口抓得紧,他一个小老师,根本就别想!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已经16岁的曾家大儿子在大招工中,去了一个煤矿当矿工。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有政策可以退休顶编,曾家父亲就提前退休让尚在农村的二儿子顶了他,在老家的一所村小当老师。那时,城里还没有房改,父亲一退休,原住的单身宿舍无条件归还单位。不情愿在农村,微薄退休工资又在城里买不起房的父亲,三十年一轮回,还是只有回到农村去养老。
曾家三儿子也是在农村长大和读书的,但他从小顽皮捣蛋,跳上窜下,没有安份过,是村子附近的有名的“混混”。原本他这年龄正碰上可以有书读的好时候,可他偏不认真读,而且还常常给家里惹是生非。初中毕业后,他升不了高中,他更不会作田里的活,就自己跟着同学去了深圳打工。大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去沿海开放城市打工已经成了曾家一带农村的一种时尚,三儿子走时,全家都觉得非常正常。甚至于父母还很高兴,去了身边的一块心病。
三儿子这一走,就再没有回来了。
三儿子先在深圳龙岗的一制衣厂当车工。因为他胆大妄为,其他打工仔、打工妹都怕他,不久,老板就要他当管工人的组长(实际上,就是个小监工)。这期间,小曾强势进攻,硬是把一个手下老实巴交的四川打工妹娶为其妻。再过了一段时间,他又当了厂子里走南串北的成衣推销员。在这一期间,小曾与妻子在厂子里的夫妻宿舍偷偷摸摸生了一女一男两个没有户口的孩子。因为他不愿将孩子的户口上到农村老家,而且他这个男孩算不算是超生,还说不清楚呢?在这制衣厂各个流程都干过的小曾,终于有一天,突然悄悄地离开了这家制衣厂。有人说他跑到粤北的一个县级市去自己办了一家制衣厂?也有的人说,他是老板故意派他去的,因为粤北那里的劳动力便宜,可以降低制衣成本。最后的事实是,小曾的确去了粤北一地,只是办了家几十架衣机的车间,专门给原制衣厂代加工成衣坯料。据说,当地这样不独立核算的小车间可以不交任何税费。再过了几年,又有人说小曾老板作大了,他还会在车间里偷偷做套牌的成衣?不管他干过什么,路子正不正?反正他是的的确确发了小财。下面的事实就可以说明:一因小曾老板在当地有产业,粤北这县级市就给他全家上了城市户口;二是他在粤北的一个地级市郊区买了一套房子,也可能是无产权的集体房?但他女儿和儿子读书就有了离学校近的一住所;三是他将他远在四川的老丈人夫妻接来自家的车间帮工打理,按月给两个老人开工资;四是将女儿送到一所地区中专读书,又花钱将儿子送到附近一所地级市的重点中学去读重点班。总之,现在小曾老板成了名符其实的城市人;可以说,他这样的走势,他和他的后代也再也不会回到农村去了!
就在小曾老板发迹的这几年,他两个哥哥的境遇却不如他。大哥刚到矿工时,好像还蛮吃得开,每次回家,别人听他是当工人,很羡慕。谁知,他五十岁退休后,在矿山买不起房子,加上老婆又一直在农村镇上作小手艺,还是回到农村养老。二哥当乡镇老师,是有一笔稳定的收入,但老婆一直在家务农,没有多大积蓄,要想在城里买房安家,实力是远远不够。
更奇怪的是原来曾家认为三儿子小时不懂事,长大也一定没良心。谁知,钱多起来的三儿子,就最会体贴远在农村的父母。除了每年几节,他都会带点钱回家看年迈的父母;父母遇到病痛,也是他主动找医生上门;老家有什么事,还是他拿钱,请人摆平……
这样,曾家三兄弟一比较,还算在外打工起家的三小子混得最好、也最有能耐?!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