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题记:郑重先生真的是一个传奇,无论是他的才气,他的智商,以及他的出身及经历,都是妖孽式的。
父亲生于一九三八年,自小出身于贫寒家庭的他在十岁时才得到上小学的权利,还是因为在那一年鲁南县提前解放了。
在那个年代并不是所有孩子都可以有受教育的权利,在一个家庭里谁最有可能成材谁才会有受教育的可能,因为家里兄弟姐妹众多,有些家庭甚至会通过抓阄的方式来决定哪个孩子可以去学堂。父亲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告诉祖父他是最有可能成材的那一个才得到了上学的资格,而伯父和几个叔叔只能在家务农。
父亲在学校期间非常用功,他特别珍惜这个可以有受教育的权利。他从来不跟我讲古人头悬梁锥刺骨的故事,或许在他看来,那些故事真的很平常,穷过苦过的人才会真正懂得可以上学是多么的难得,他从来就认为学习一定是刻苦的事,虽然他从来不对我的学习有硬性的要求,但他很关心我的学习,一直督促我从小就读一些书,虽然那时的儿童类读物很少,但他会千方百计的找来一些课外书让我读,哪怕有一些书现在看来并不适合儿童阅读。
父亲属于班里学习最努力的那一批人,学习成绩算是上游,父亲的老家同郑重先生的老家郑家峪村离得很近,并且因为父亲的性格很平和,离开家乡的学子们会自动的把离家最近的同学当成老乡,所以,所以在中学时他同郑重先生成了好朋友。郑重先生比父亲小三四岁,有关郑重童年的经历,父亲是在和郑重先生成为好友以后慢慢知晓的。
一九五零年夏天,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的农村阶级成分进行划分,将农村阶级划分成了“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中农又分为“上中农、中农和下中农”,而郑重先生家被划为地主成分。
郑家峪,“峪”,顾名思义,“山”和“谷”合而为一为“峪”,是山谷和峡谷开始的地方,郑家峪已经属于山区的开始部分,山区的地是较贫瘠的,因为这种地处在土石混合处,除去石头占用面积,其实山区的三亩地的产出还不如平原一亩地的产出,且耕种都要费力得多,而郑重父亲购置的地多是属于这种山岭地,国家的政策对这类地的界定存在模糊概念,但底层的干部是坚决按政策法规执行的,所以很不幸,郑重家依据土地占有量界定,被划成了地主成分。
郑重先生的出身是地主,在那个年代,这个出身是受歧视的。在解放初期划分地主是按拥有土地的多寡来划分的,政治从来不是温情脉脉,是不讲感情的,现在看来,虽然有一刀切的嫌疑,拥有土地多的不一定就是靠剥削得到,拥有土地少的人有的也有可能是因为好逸恶劳,如同在余华《活着》中的地主徐福贵赌博输掉了全部家当反而因祸得福在解放初弄了个贫农成分。
在那个年代,党的宗旨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孤立一切剥削阶级,地主被划为了剥削阶级,当然土地被没收归国有重新分配,并且原来土地的主人会被戴上地主成分这顶重重的帽子。
郑重先生很不幸的出身于这样一个地主家庭,听父亲说,郑重先生家的土地都是靠郑家祖上几代累积置地而成,拥有的土地数量按杠杠划分恰好够地主资格,如同考试后发布的榜单,郑重家就是那位叫孙山的家伙。这种幸运如同乒乓球比赛中关键时刻的那一个擦边球,虽然,真的没有人想要这种幸运。
如果细分的话,郑重家里应该属于底层的地主阶层。郑重的父亲和祖父在村中并不算恶人,口碑也不错。除了在农忙时节雇用几个短工帮着种和收,平时的劳作都是他的祖辈和父辈们忙碌,并且在雇用短工时都是按约定给予粮食或工钱,从未拖欠和悔约。可是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刚刚翻身做了主人后被激发出的阶级斗争热情让人们忘却了乡邻之间的感情,时刻把阶级斗争挂在嘴上,连当时被雇佣的几个短工也站出来揭发郑重祖父的恶行,现在听来,不过是起得早一些收得晚一些吃得差一些,其实当时郑重的祖辈和父辈也是同短工们同起同作的,那时候的底层地主,吃得并不比现在的劳苦大众吃得好多少。但在那时,这些在当时算是有良心的雇主的行为都成为了地主阶级剥削劳动人民的罪行。
郑重先生家境算是好一些的,解放前曾在私塾里启蒙一年,幼时的他早早显现出了他的聪慧,在当时是被当作神童一样的存在在四乡传诵,方圆几十里的人们都知道附近村庄出了一个神童,六七岁会背很多古文,并且可以写很老到的古体诗。
解放对全国的劳苦大众是一个福音,可是这场人民的胜利对刚刚七八岁的郑重来说却是一场灾难,因为他家的土地被没收,并且在他的头上戴上了一顶沉重的地主帽子。
同父辈和祖辈不同,郑重是个不屈服于命运的人,自小如此,当初神童的名声如今对他而言却成了讽刺,因为现在他家被划分为地主,虽然他不是剥削阶级,但生来就拥有了这个令他苦恼的成分。
郑重先生本来是个伶牙俐齿的孩子,但自从戴上地主成分这个帽子以后,就开始变得沉默寡言。顶着一个神童的身份,戴着一个地主的帽子,郑重人如其名,已经自动剥离了作为一个儿童应该有的活泼和幼稚,变得郑重其事的稳重起来,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郑重深知其中三味,自此以后郑重先生显得更加特立独行。
郑重先生书读得多,在私塾启蒙时,就读了许多的国学类书籍,他的祖父和父辈也不是迂腐之人,家中也收藏有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