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第二百四十四章出击海参崴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师机步1团指战员只有一个念头,“全速前进,消灭苏军,绝不能让他们再活着逃回伯力。zhu.com”他们在“摧毁者”坦克的掩护下,步兵与坦克密切协同,向苏军发起了了猛烈的进攻。
1608号“摧毁者”坦克,在消灭了一辆苏军的轻型装甲车后,直闯苏军的车队。把那些汽车撞翻,把躲藏在车底下的那些苏军碾压在自己的履带之下。 【】
1608号“摧毁者”坦克车长岳腾飞看到苏军有一辆汽车仓惶的向后逃跑,他制止了炮长开炮,真的舍不得用一发能买一头牛的炮弹去打这样一个没有价值的目标。他打开了自己头顶上的舱门,操起了12,7毫米的高平两用机枪,“咚咚咚咚咚”他向那辆逃跑的汽车疯狂的扫射着,顿时把那辆汽车打瘫在那里,把车厢中七、八个苏军官兵打的血肉横飞。
就在他准备返回坦克战斗舱时,苏联的一名狙击手在一辆被炸毁的汽车残骸后面向岳腾飞扣动了那罪恶的扳机。
“啊**你妈老毛子”1608号炮长曹义看到自己的车长被打爆了的头,发疯的大喊着,他迅速的转动着炮塔,怀着满腔怒火,凭着平时练就的过硬本领,向这个苏军狙击手隐藏的那辆汽车残骸开了一炮,把这名做完案想跑的杀人犯炸上了天。 ”“
可是就是杀100个苏联狙击手也换不回自己战友那宝贵的生命呀。
曹义再也不顾及什么价值一头牛两头牛的炮弹了,他愤怒的向苏军发射一发发炮弹。把苏军依托的一辆辆汽车、装甲车都掀上了天。跟在他坦克后面的步兵战士随即也向那些负隅顽抗的苏军猛烈开火。
坦克冲锋陷阵,奋勇在前,后面的步兵紧随其后猛冲猛打,坦克冲到哪里步兵战士就打到哪里,配合得十分默契。把这里变成了苏军的的坟场。
沿着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两条江岸,迅速向苏军后面穿插的装甲突击群象两条钢铁洪流,从南北两侧冲击苏军远东红旗警卫第76团的防线,他们如入无人之境,长驱直入直扑哈巴罗夫斯克市,封锁苏军远东警卫第1师回逃哈巴罗夫斯克市的退路。
他们一面以每小时50多公里的越野速度突进,一面对这些只有轻型步兵武器的苏军进行猛烈扫射。面对中**队装甲突击群的进攻,苏军这些被炮火摧残根本就没有野战能力的内卫部队,已经毫无招架之力,纷纷抱头鼠窜。
跑,那肯定是不行的,设在“摧毁者”炮塔右侧的7,62毫米的机枪,把这些企图逃窜的苏军,成批成批的扫倒在这块被他们占领了99年的土地上。跟在后面的步战车上的战士们也从装甲车的射击孔里不断的“哒哒哒,哒哒哒”的用51式自动步枪向外面的苏军扫射着。
开战70分钟,中国人民解放军机步1团的30多辆“摧毁者”坦克和30多辆装甲车、40多辆军用卡车载着700多名战士冲上了黑龙江东岸,率先进入了哈巴罗夫斯克市,封锁了江岸,占领了进入哈巴罗夫斯克市所有的交通要道,彻底的切断了苏军远东警卫第1师这3个团的退路。
经过2个多小时的激战,全歼了两江汇合处前来阻击中**队的苏军76团团长布伊涅维奇中校等3000多人。从苏军的防线中央撕开了一个5公里宽的缺口,切断了守卫贝奇哈地区苏军74团和佛拉基米罗卡地区苏军75团的后路。
在弥漫的硝烟中,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坦克营驾驶着30多辆美国m26“潘兴”坦克和100多辆东风军用越野卡车载着3000多名生产建设兵团预备役战士,还有2000多名红色边疆的骑兵也进入了哈巴罗夫斯克市区开始接收苏军守军的营地,库房,机场,码头和30多家大型的军工厂。
在哈巴罗夫斯克市区除少数地方个别的苏军与生产建设兵团预备役战士和红色边疆的骑兵发生了一些零星的战斗外,基本上是平静的。
天亮时,哈巴罗夫斯克市的市民发现,在哈巴罗夫斯克市市政府大楼顶端的旗杆上已没有了苏联那镰刀锤子的红色国旗,取而代之的是一面猎猎的五星红旗。
街道上也到处是插着中国国旗的美国m26“潘兴”坦克和巡逻的军用卡车。还有那些骑着低矮的蒙古马拿着枪民不民,兵不兵的中国人。
1959年2月11日,伯力解放了,标志着俄罗斯对这里99年的统治被推翻。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进驻,宣布对这座中国失去了99年的城市行使国家主权。
辽阔的日本海呈现纯净的蓝色,美丽、文静、安详与洁净。当她妩媚的时候,满身卷起层层的白花。当她发怒时,她烦躁的滚动着自己的身躯,咆哮着,喷发着她无限的能量。
在日本海的西岸,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海参崴。这个被俄罗斯称为Влaдnвocto(东方统治者)的城市是苏联远东地区的第二大城市,苏联滨海边疆区首府。她位于中苏朝三国交界之处,三面临海,拥有优良的天然港湾,地理位置优越,是苏联在太平洋沿岸最重要的港口,同时也是控制鄂霍茨克海,中国称之为北海的重要的军事要地,是苏联太平洋舰队和苏联远东空军第23集团军的司令部所在地。
这又是一块中国人的伤心之地。海参威是东北亚少有的天然优良深水港,自然形成的港湾宽阔平静。如此优良的港口被清朝的统治者毫不珍惜的像丢垃圾一样丢给了沙俄。使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