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饭店,总要停下来,吮指闻香,吞咽口水。每次顺利地完成任务,沿着道路返回都会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有时剩下的一、两分钱还可以由我自由地支配,更觉得无比的满足和快乐。
再长大些,我又可以独立地完成一项任务了——去另一个外婆外公(妈妈的生父生母)家玩了。沿着青石板路,路过学校,再经过一条土路转过几道弯就到了。外公不高不矮的个头儿,身材瘦削,沉默寡言,憨厚老实,但农活是一把好手,做过生产队副队长,经常干驾牛犁田这种“技术活”外婆年轻时在上海长大,因为日本人占领上海逃难至乡下,屈身嫁到了农村,所以农活是不太会干的,主要是操持家务,因为外公的内向,家庭对外打交道也主要是外婆出面。外婆家房子也老,但面积大,中间有个小院,小院儿收拾的干干净净,利利落落的。墙外有口小井,用石头井圈围着,一家的用水就靠这口井了,由于井水偏碱性,所以外婆家的粥汤总是呈淡绿色。绕过小井,踩过硬实但不很平的泥土地面就能迈进大门,由于没有窗户,即使前屋的光线也是暗暗的,再拐进里屋,就更觉光线更加稀少了。正门进去是一张长台,记得上面恭敬地摆放着两幅玻璃罩起来的对联,上书:“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我总喜欢爬在长台上把瓶里的东西倒出来,有时候竟会翻到一、两枚老铜板钿,成为我的“战利品”再后来,我会一个人背着小书包上学了,开始了人生的求学历程,好在家靠学校很近,就隔这条青石板路的距离,是班级里距学校最近的学生了。
(三)
我家老房子的屋顶有一块三十公分见方的玻璃,采光用的,称之为“明屋”当时农村房屋普遍如此。窗户开的很小,小小的窗又被分割成若干的小格子,小小的窗棂上再糊上一层窗纸,于是屋外再灿烂的阳光经过这扇窗棂过滤到屋子里,都黯淡起来。我一直不习惯的这种光线,然而大人们看上去却好像并不介意,只要不饿肚子,日子能过得下去,清苦平淡的生活也能让昏暗的小屋浸透温暖和满足。
屋里只有一扇内门,就是东面爸妈的房门。房门薄的很,不保暖、不隔音,仅可起到一个隔断的作用,但是却能“一门多用”夏天把门板卸下来扛到室外场地上,架在两张长凳上可以做晚餐的餐桌和睡觉休息的床板。幼小的心灵总是装满了太多的好奇,躺在上面看着浩瀚星空想着上面是否住着神仙,听着大人们讲怪诞故事心里害怕真的有鬼怪。小时候最喜欢陪外公外婆睡觉了,因为可以听他们讲各种各样的故事,什么天文地理、奇门遁甲、生辰八字、阴阳风水等等。外公没有读书,但懂得颇多,记忆力超好,肚子了装了一箩筐的故事,可以说他是我最早的启蒙老师。
大学毕业前一年我们搬迁了新房子,全家和老房子自此别离。我毕业分在宜城中学任教后,又举家迁到了城里,从此彻底离开了故乡。时间一年一年过去,眼里的世界越来越大,那些幼年的记忆也越来越远。可老房子的影子始终在眼前晃来晃去,尤其是在安静的空间中和夜晚的时间里。我想念屋前四棵弯弯的老榉树,它的年龄和我一般大,我爬树抓知了的印迹可还在?我想念屋里那只可爱的小猫,我钓的小鱼曾经是它最爱的美味佳肴?我想念小时候房屋里的快乐时光,呀呀学语、蹒跚学步的稚童,轻吟的儿时童谣,老幼交织的笑声,此情此景大家可还记得?我更想念老房子里的外公外婆,孙欲养而亲不待的伤感,你们是否地下有知?那一刻,总有阵阵温热,染湿眼角后,在玉蟾撒下的白纱轻抚中融进凉润晚风里,揉进我的梦乡中,驱散了黑夜的梦魇,挥去了浮世的虚华,又将我带回记忆的深处,那里,有一座老房子,有两位慈祥的老人,有一家幸福的欢笑
(四)
几十年来村庄变化不大,还没有小时候有人气和热闹,这个可能是全国农村在城镇化大背景下的一个缩影。有钱有办法的人大多搬到城镇去住了,留下来的村民越来越多地搬出了老宅,在村子的周边盖起了新房子,村里的老房子越来越荒芜,虽然心里为这种沧桑变化而感叹,但也无可奈何。村边通了宽阔的马路,那条熟悉的青石板路早已被铺上了水泥路。偶尔一次回家乡从这条小路走到那座老房子前,不禁心里一颤,斑驳的院墙无言独立,一扇褪了色的铁皮门静静竖立着,穿着一把锈迹斑斑的老锁。轻抚粗糙的泥砌墙壁,感觉时光的无情流逝,老房子在岁月春翠秋荒的轮回中变得更老。但在我心中这个老房子是件不老的宝儿,里面装着我快乐的童年,她见证了我家的变迁,承载着浓浓的亲情。无论过多久、走多远,她始终是我心灵深处的美好家园。
此间流连处,无物不成诗。记得书上说,一个人对故乡和老家的感情不是浅淡的忆想梦吟,而是深沉浓烈的爱。人与故乡的关系,是风筝与线;而老房子所牵绊住的,是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