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走出外舱门的时候,汤义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冷。真冷啊,虽然没有风,但这种冷感还是如针刺般扎着她裸|露在外面的脸颊。
高纬度地区的天气,因为气温超低空气湿度小而格外澄澈。抬眼望去可见远方靛紫色的山脉,山脚下还是蓝紫色的高大的耐寒植物,而到了半山腰就只有一些深紫色的低矮植被覆盖,再往上则是裸|露的黑色岩石,顶端覆盖着一层洁白的雪,在阳光下烁烁发光。
而近处,就是她从无人机的航拍图上看到的这条五大河之一的支流。令人惊讶的是,虽然在远处的森林的地面上,某些区域都还残存着积雪,但这条河却没有结冰,仅仅是河岸的岩石周围飘着些许冰凌。河水缓缓地流着,那些体型更小的、几乎呈粉紫色的“软糖”悠然地趴在浅浅的河水里,一点儿不像是生活在水的冰点以下的环境里的样子。
汤义取了一些河水样本做了检测,发觉里面含有大约百分之零三的甘露糖,百分之一的甘油,然而却竟然有百分之十二的乙二醇!百分之十二的单纯乙二醇溶液,可以把冰点降到二百六十八开尔文左右。也就是说,这条伊甸的高纬度地区的河流,竟然是依靠增加小分子有机物浓度,而把河水的冰点调低到了和环境温度相仿的程度。
然而,整条河流的下游,全部含有百分之十二的乙二醇,这些乙二醇是从哪儿来的?汤义捡起一只粉紫色的寒冷气候生态型“软糖”,把它的囊腔液挤了些许到流体分析仪的取样器里,分析结果显示这种“软糖”囊腔液中的乙二醇浓度可以达到百分之四十。
这么说来,乙二醇有可能就是“软糖”的一种不完全氧化的代谢产物,为了防止生活环境中的水源冻结,“软糖”就把这种代谢产物释放出来,作为河水的天然“防冻液”。这一点间接证明了,虽然发源湖泊的“原初软糖”特化程度很低,但在顺着五大河迁移到各个沿岸地区的过程中,“软糖”们都根据环境不同,进行了不同的特化。
不光是分泌乙二醇,这些高纬度地区的寒带“软糖”在形态上也有特化,比如它们的体型几乎只有热带河流中的“软糖”一半大小,然而掂量起来却感觉密度更大,颜色也更深。它们表面分泌的黏液层要略薄于热带“软糖”,并且摸起来似乎还具有相当明显的、有保水作用的类似于角质层的体表薄膜,而热带“软糖”的这层非细胞薄膜则薄到几乎不计。
那么它们是用什么方式在紫甘蓝苔原上留下斐波那契螺旋线的痕迹呢?汤义倒掉取样器里的溶液,离开河岸向着那片茫茫的深紫色平原走去。
那片被她称作“紫甘蓝苔原”的平原,原先她认为是生长着一些耐寒性很强的类草本植物,但近看却发现其实那些看起来像是皱缩的叶片的片状物,事实上却并非具有茎叶分化的植物的叶片,而是类似于苔藓或地衣的演化程度较低的微小植物,联合形成的片状面。这些小植物的个体紧紧地贴在一起,顶端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